第43章 陰謀在實力面前不堪一擊(第2/2 頁)
的時候,兩軍已經相距不到五里了。關宇戴上頭盔,輕夾馬腹,戰馬立刻加快了步伐。他身後的禁衛軍也同時加速前進,整個軍陣迅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錐形陣。
而對面遠道而來的烏孫軍顯然也不是好惹的,他們身上不時反射出的金屬光澤表明,這支軍隊至少擁有一萬多名精銳士兵。
相比之下,西秦軍雖然起步較快,但加速卻稍顯緩慢。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禁軍中的大多數士兵皆為重灌騎兵,無論是人還是馬匹,皆身披重甲。當西秦軍向前衝出一里之地,速度方才提升起來的時候,烏孫軍已然跑完了兩裡之遙。
在兩軍即將相撞之前,禁軍陣營之中唯有馬蹄聲響以及戰士們沉重的呼吸聲。就連兩側的衛所兵似乎也受到了這種氛圍的影響,同樣保持著靜默。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對面的烏孫軍,他們大呼小叫的模樣,簡直如同猴子一般喧鬧不堪。
距離敵人三百步之際,禁軍士卒們動作嫻熟地端起輕弩進行射擊,隨後將輕弩掛好,緊接著又從得勝鉤上取下馬戟。與此同時,兩側的衛所兵則不斷拉長陣線,其陣勢宛如雄鷹展翅般延展而來。
對面的烏孫軍前列有不少人馬被漢軍的弩箭射死射傷,衝鋒的節奏因此略微受挫,等到雙方接近之時,烏孫軍的前幾排自然也就變得參差不齊。
關宇身先士卒,率領親衛如猛虎下山般狠狠扎入敵陣之中,身後的禁軍士卒緊緊跟隨,齊心協力將敵軍陣線撕開一道口子,並不斷將其擴大,兩側的衛所兵則與敵方輕騎相互對射。
馬鞍、馬鐙和馬蹄鐵這三樣東西的廣泛運用,讓西秦軍在與匈奴人交手的時候佔據了絕對的上風,更不用說那些經常被匈奴人擊敗的烏孫人了。雖然這些年來,烏孫人對於騎兵三件套已經有所瞭解,但要想全面普及開來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事情。
反觀西秦軍這邊,只要是騎兵,最起碼他們的主力戰馬都會配備馬蹄鐵,而馬鐙和馬鞍則更是連普通百姓都非常熟悉的事物,甚至連戰馬都已經普遍換裝成了高橋馬鞍。
這種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以及漢人優秀的戰場紀律,才是漢人對抗蠻夷的最大倚仗。就如同現在禁軍中計程車兵和烏孫貴族的精銳部隊對沖一樣,通常都是烏孫計程車兵從戰馬上墜落下來。此外,由於雙方都裝備了護心鏡,所以在兩側輕騎兵互相射擊的過程中,衛所兵的傷亡率也要遠遠低於敵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側輕騎兵的纏鬥逐漸遠離了主戰場,只剩下那些精銳們再次展開對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