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一)(第2/3 頁)
嵩不聽,說道:“既然如此,那仲穎軍殿後,我率軍去,你再來接應我。”董卓本想再勸,可皇甫嵩不聽他的,直接帶兵追擊叛軍。董卓看到皇甫嵩不理睬自己去追擊,心想你皇甫嵩如果敗了,看你如何交代。
可皇甫嵩卻大勝,斬殺叛軍一萬多人。陳倉之圍被解,朝廷軍隊大勝。
董卓聽聞皇甫嵩在前方贏了,又氣又恨,心中暗道:這白白的功勞被皇甫嵩得了,自己什麼沒撈到。而皇甫嵩此時心中亦是感慨萬千,雖大勝而歸,但也知這一路艱難險阻。回想起與董卓的爭論,他不禁搖頭嘆息。這董卓雖有野心,但在軍事謀略上,終究還是差了自己一籌。
在慶功宴上,皇甫嵩舉杯道:“此次大勝,乃將士們用命,託陛下洪福。吾等當繼續為朝廷效力,保百姓安寧。”眾人紛紛舉杯應和。而董卓坐在一旁,臉色陰沉,此皇甫嵩出盡風頭,而自己卻處處被皇甫嵩壓一頭,心中很是不爽,只能盤算著日後如何謀取更大的權力。
此後,皇甫嵩之名威震四方,而董卓也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著時機。
天下局勢愈發混亂,因天下各州都有天災人禍,百姓苦不堪言,黃巾餘孽都佔山為王,多地百姓被搶奪財物女人,也有更甚者以人為食。大漢天下千瘡百孔,多地也湧出英雄豪傑。
大漢中平五年,歲在甲辰,時維十月,正值金秋,然天下之勢,風雲變幻,亂象漸顯。
陳倉之圍已解,叛軍王國、韓遂、馬騰等率領殘部倉皇撤回隴西。皇甫嵩與董卓整頓兵馬,本欲再戰,以平涼州之亂。然朝廷連年征戰,財政早已崩潰,漢靈帝聽信宦官之言,欲放棄涼州。遂下詔,許皇甫嵩駐紮漢陽一帶,以保三輔之地。而漢靈帝心中最不放心者,乃董卓也。
董卓久在涼州,手握重兵,其勢漸盛。中常侍張讓進言漢靈帝曰:“陛下,董卓久在涼州,擁兵自重,恐生異心。今當罷其軍權,以安朝廷。”靈帝猶豫不決,嘆曰:“董卓身在涼州,朕無緣無故罷免其軍權,恐涼州將領有怨言,此事如何是好?”張讓沉思片刻,道:“陛下可封董卓為九卿少府,召其進京做官,如此一則可割除其兵權,二則將其扣押在京都。”靈帝覺其有理,乃下聖旨至三輔地區。
張讓見皇帝採納自己意見很是高興,心中盤算,只要董卓沒了兵權,來到京都自己就有辦法整死他。
半個月後使者奉詔來到董卓大營,宣讀聖旨。董卓及眾將聞旨,皆神色各異。董卓聽完聖旨,臉色陰沉,心中暗道:“皇帝欲解我兵權,此乃斷我生路。吾在涼州,歷經百戰,方有今日之勢。若失兵權,必為他人所排擠。”李儒、牛輔等將領亦臉色大變,李儒心中思忖:“岳父大人若失兵權,吾等皆無立足之地。此事須得妥善應對,不可莽撞。”牛輔則怒目圓睜,心中憤懣:“陛下何如此不公?吾等為朝廷出生入死,如今卻要罷吾等兵權。”
眾將領皆看向董卓,等待其決斷。董卓接下聖旨,呵呵笑道:“上使快快請坐,來人,拿好酒款待上使。”使者尷尬一笑,道:“恭喜董將軍榮升。陛下之意,董將軍何時啟程?兵符何時……”董卓哈哈大笑,打斷使者之言,道:“上使莫要玩笑,吾本就是前將軍,已位列九卿。這朝中少府乃文職,吾帶兵多年,對文章詩歌早忘大半,如何能去做這文職?上使還是回覆陛下,就說董卓願在涼州為陛下守土安民,請陛下安憂。”
使者納悶,道:“董將軍,爾這是想抗旨嗎?”董卓笑道:“上使言重了,吾可不敢抗旨。只是陛下年幼,不知涼州動亂嚴重。吾只是怕陛下被奸人蠱惑。上使只管回覆陛下,吾董卓忠心不二,天地可鑑。再說,吾可幹不了少府這文職。”使者無奈,欲再言,董卓卻不給他機會,打斷道:“上使舟車勞頓來到這裡,吾為上使準備了好酒好肉,請上使不必拘謹。”使者吞吐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