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臥龍之名,抵達大同!(第1/2 頁)
寥廓的原野上,官道筆直,駿馬飛馳。
高高的白雲泛著微光,飄浮在澄淨的藍天上,看上去彷彿倒映在湖水中似的。
涼寒的風聲裡,枯草搖曳。
蘇言遙遙地望著大同方向,一顆心已經飄到了諸葛亮所在的村落。
自己期盼了多少天的諸葛丞相,如今終於找尋到下落。
這趟出來得甚急,除了趙雲和郭嘉外,就只帶了一隊親衛。
正是他們找到的臥龍先生,也需要他們帶路。
“我等奉命找尋臥龍先生,來到大同周邊時,意外聽到了一個村莊的名字……”親衛策馬在旁,向蘇言講述著當時的情景。
之前在鍊鋼廠時,只是大概地敘述,現在卻是仔細道來。
眾人聽得格外仔細。
從蘇言焦急趕來的態度來看,這位臥龍先生必然是賢才,但究竟賢到了何種程度,眾人卻不清楚。
在大同城外,有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原叫什麼鴉兒村,但後面不知為何,突然改成了臥龍村。
“我等聽到臥龍村,轉而想起臥龍先生,趕忙過去探訪。”親衛繼續說著,像是回憶起什麼,臉上浮現一抹笑容。
外間之人並不理解鴉兒村為何改名,但臥龍村的村民們,卻都知道這是為了感念臥龍先生的大恩,故而自發地為村莊改名。
說到這裡,親衛更加詳細地說起村民們如何誇獎臥龍先生,種種讚美之詞,幾乎讓人想象不出,為何普通的村民,能懂得那麼多詞語和典故。
“據村民說,臥龍先生來到此地時,尚未及弱冠之年。”
臥龍先生在鴉兒村一待就是十來年,如今已是個雄姿英發的俊美青年。
雖然年紀尚輕,但村民們卻對他尊敬得不得了。
聽到這裡,趙雲好奇地打斷親衛的話,問道:“這是為何?”
在他的印象裡,村莊裡的話事人,往往是上了年歲的老人,這樣的老人見識多,經驗足,能夠幫著村民指點迷津,指引前路。
“因為臥龍先生帶著他們脫離了貧困,不再挨餓受凍。”親衛為統領解惑,“當時我們也甚為吃驚,雖然村民們仍穿著麻衣,但精神十足,面貌紅潤。”
“細問之後才知道,正是臥龍先生一系列的舉措,改進了種植的方法、幫著村莊找到了合適的經商方略……”
“除此外,更是日日教村民識字讀書,村中年輕一輩,多通經典。”親衛說到這裡,臉上難掩對臥龍先生的敬佩。
“竟有這般奇人!”
聽到這話,趙雲微微沉默,心中好奇的同時,亦感到佩服。
難怪殿下如此著急,如換做自己,也定會第一時間想來一見。
“不愧是諸葛亮。”
“縱然躬耕於隴畝之間,亦能造福一方。”
蘇言連連感嘆,對這趟行程愈發的期待起來。
旁邊的郭嘉亦是驚歎不已。
長久以來,蝸居在固定的村落裡的民眾,遇到新的知識,第一反應往往是抗拒和不信任。
臥龍先生能夠扭轉村民們的頑固想法,甚至帶著他們脫貧,不再忍飢挨餓,這樣的人物絕對是當世罕見的大賢!
只是不知殿下究竟從何得知臥龍先生之名的!
寬闊平整的官道上揚起細密的塵沙,駿馬馳騁間,遠方漸漸現出灰色的輪廓,正是屹立在北疆的大同府。
如今的大同府不同於往日,再不必擔心有江林之流派兵掩殺。
江林死後,謝振分派出一名將領,接管了大同。
很快,一則訊息送到了大同府守將的府邸裡。
“殿下居然來大同了?”
“哎呀,怎麼也不提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