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均衡貧富的鬥爭(第2/4 頁)
貴官僚之類、其二為能力卓著的人,發家致富了、其三為黑惡勢力。三種勢力,又有互相勾結。
當時北伐匈奴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軍衛青為豪強郭解向漢武帝求情說:“郭解是百姓,家中貧窮,不是豪強,不符合遷移的標準,能否網開一面?”
而漢武帝卻沒有為了區區一個民間豪強而給衛青面子,他說:“一個百姓竟能讓全國最有權勢的大將軍替他求情,這就恰恰證明他就是有權有勢的大豪強。”
在均衡貧富、打壓豪強的運動中,法家也成為了皇帝手中的刀!——法家雖然不是正統了,但是仍舊在,並未被清除,也不能被清除。朝廷離不開法家。
漢武帝抑制豪強、均衡貧富,雖然搞得風風火火,但是,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打壓了一批,很快的,新的一批,又會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遇到性格軟弱、手段又不強硬的皇帝,就會放任貧富分化。
漢朝分為三個時期:前漢、新朝、後漢。
前漢後期,朝政日益腐敗,土地兼併成風,社會動盪不安。
面對這種形勢,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決危機的辦法。
漢哀帝時,大司馬師丹針對當時豪富吏民訾數鉅萬,而貧弱愈困的現象,提出對貴族豪富佔田及奴婢的數量加以限制。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詳盡的措施:從諸侯王到吏民百姓,擁有田產最多不能超過三十頃;佔有奴婢的數量,諸侯王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過一百人,關內侯、吏民百姓不得超過三十人;富商大賈不得做官、不得擁有田產;田產、奴婢數量超過以上限制者,一律沒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歲以上者,可以免為庶人。
由於當時絕大多數豪強地主、貴族官僚都早已超過最高限額,因不願放棄自身利益,所以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
在這樣的背幕之下,大聖人王莽篡位奪權,禪讓做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王莽強力推行均衡貧富的政策。
他根據古書上記載的井田制度,頒佈了一道著名的詔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即行儒家的復古改革!
把私有化的土地政策,又收歸了“國有”,禁止土地買賣!
這得罪了天下的小民自耕農!
一井為漢制九百畝。又限制大地主土地,最高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的部分,要直接分掉!
這政策又得罪了天下的豪強地主!
雖然有益於佃戶階層,奈何,佃戶階層在民間,王莽不能直接的組織他們。
皇帝政策要靠官僚去執行的。
而官僚往往又與豪強地主或多或少的勾連著,有利益往來。
王莽就陷入了一個困境,他的好的政策,被執行的歪了。搞得豪強地主、小民、佃戶都特麼的要反他!
豪強推出了劉氏宗室劉秀,最終打敗了王莽。
新朝只活了十四年就覆滅了。
劉秀登基,開啟後漢。他是靠豪強的支援上位的,深知豪強的危害、也深知其厲害。
豪強尾大不掉。貧富均衡不了。官僚、大地主、黑惡勢力,三者結合,最終發展成世族門閥勢力,皇族與世族共天下!
後漢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
那些世族門閥,動輒擁有田地萬頃,依附他們而生的佃戶百姓,數萬戶、十餘萬戶!
其時人口還少,一個大縣,一般擁有人口不過也就萬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