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高潔的奏貼(第2/2 頁)
提升了!
入宮見做皇后女兒!
那就有機會見到皇帝啊!
能在天下權柄最高的人面前說上話,那影響力就是通天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
孫嘉府裡,一時間波雲詭譎、勾心鬥角,更加激烈了。
府宅不寧呀!
早朝並非天天舉行。
太祖勤儉克己,幾乎天天早朝。
也留下了這樣的定製、祖制。
但是,到了修文帝,就開始偷懶了。
先是改為三日一朝。
後來又改為五日一朝。每月初一、初七、十三、十九、廿五。
五日一朝,長期維持,遂為常制。
承平帝時期也為五日一朝。
到了和光帝,初始也算勤勉,後來日漸倦怠,最後迷上修仙求長生了,長期不朝。
不開朝會,並不意味著不理朝政了,還有奏貼制度。
高潔也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人。
一早就從司禮監遞了奏貼來。
奏請暫停半年市稅。
大炎國不是工商大國,經濟主體還是農業生產。
市稅之利,微乎其微。
就最繁榮的京城來說,一年市稅也就四萬幾千兩而已。
全國範圍,一年下來,也才20萬兩不到。
在總財政收入中,佔比很小,10都不到。
屬於比較正常的狀態。
要增加財政收入,也不是不行,提高稅率、增設稅關、增加專營費就行。
但是,這些成本必然會轉嫁到終端零售價上,增加消費者生活成本。
屬於間接盤剝民利。
大炎由於長期處於和平狀態,沒有強大的壓力來倒逼朝廷以市稅為工具,提高財政能力。
所以市稅收入才這麼低。
而巫嶺以北的吳國、楚國,由於與北方入侵來的蠻人建立的齊、晉、秦接壤,常年處於戰爭、或準備戰爭的狀態,有著亡國危機,內部市稅工具利用的相當出色!
以鹽為例。
大炎境內,鹽價大體在一斤25文左右。
而吳楚境內,鹽價一斤能上150文,六倍於大炎。一般也在百文。
吳楚兩國,市稅收入,能與正稅(糧稅)平分秋色!
而他們的正稅,也數倍於炎國。在亡國危機的壓力下,其稅率也從1/30,不斷的提升,直至1/10。
其財政能力,是相當恐怖的!
但,這其實還不是極限,昔日秦始皇橫推六國,一統天下。大秦鐵軍的背後,是強大的財政支撐,其時稅率高達2/3。
東漢末年,三國爭霸。魏以及司馬晉能三分天下、一統山河,背後是上1/2的稅率。
一般狀態,與(準)戰爭狀態,政經體制是不一樣的。
掃了眼高潔的奏章,劉玄微微一愣,瞬間想了很多。
“嶺北諸國,大體上分為兩個陣營:夏人、蠻人。無論他們誰最終一統嶺北,對我炎國來說,都是不利的。”
晃了晃腦袋。劉玄執硃筆在奏章上批了個“允”字。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