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一石米,一兩銀(第1/2 頁)
“有過之而無不及?”張獻忠重複道,“就算以後我有了權力,殺人盈野,跟你白七爺比,也是略遜一籌。”
白無常謝必安沒有回答,只是意味深長地看著張獻忠,笑了笑。
“謝必安,我老張今天來,規勸你只是一方面,既然你不聽,那就好自為之吧。除了這個,我老張還有一件事,這件事可是需要你幫忙的。”
“幫忙談不上,你知道,我欠你張獻忠一個人情。”白無常謝必安說道,“說吧,什麼事?”
“我要借銀子。”張獻忠是個爽快人。
“是借?還是要?”白無常謝必安咬文嚼字地說道,“還請敬軒說得明白一些。如果是要,不管多少,我盡力準備,雙手奉上。可是如果是借,那可得打欠條了。”
“果然是秀才出身,是借是要也要掰扯得如此明白。”張獻忠心中有些不悅,“我明說了吧,我老張不是借,就是要,而且要白銀五千兩!”
“五千兩?”白無常謝必安不屑地說道,“確實不多,不值得一借。”
五千兩銀子,居然在酆都白無常眼裡不值得一借?
崇禎元年,整個大明王朝的物價還算穩定,並不像崇禎十年以後,一石米達到了二十四兩銀子之多。但就算是崇禎元年,米價也不低了,從萬曆時期的一石五錢,已經漲到了一石一兩銀子。
一石到底是多少?正常來講,一石是一百斤,可是到了崇禎元年,一石大概可以達到一百五十斤。
也就是說,崇禎元年左右,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到一百五十斤米。張獻忠口中的五千兩銀子,就可以買到七十五萬斤米。
七十五萬斤,也就是五千石,大概是個什麼概念呢?
以明朝官員為例,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五千石,大概是一個正一品大員將近五年的俸祿。
明朝一兩銀子等於十錢銀子,一錢銀子根據每文錢的製造年份不同,大致等價於一百到一百五十文不等。
萬曆末年到崇禎初年的物價又怎樣呢?
豬肉:一錢六分白銀可以買到八斤。
羊肉:一錢二分白銀可以買到八斤。
牛肉:五斤重的牛肉需要七分五厘白銀。
鯉魚:五斤重的鯉魚價值一錢白銀。
栗子:五斤重的栗子價值六分五厘白銀。
活肥雞:一隻活肥雞價值四分白銀。
白布:四匹白布價值八錢白銀。
所以,張獻忠開口就要五千兩銀子,這可不是一個小數。
“這樣,如果你能告訴我,要這五千兩銀子做什麼,我就再給你加些銀子,怎麼樣?”白無常謝必安此話說得雲淡風輕,好像他手中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一樣。
白無常謝必安手中的錢,要說大風颳來的,那不至於,但起碼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墓裡盜的。
下墓可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下一個大墓,就夠酆都鬼城吃喝玩樂十幾年了。
“販棗。”張獻忠說道。
販棗?販棗需要五千兩銀子?糊弄鬼呢?就是把整個陝西的棗都給他張獻忠,也用不了五千兩銀子吧?
很明顯,他沒說實話。
然而,白無常謝必安卻說道:“沒想到敬軒的買賣是越做越大了,既然是販棗,那你要五千兩銀子怎麼能夠?我再給你五千兩銀子,共計白銀一萬兩,怎麼樣?”
“多謝。”張獻忠淡淡說道,“不過,什麼條件?”
“沒錯,一萬兩白銀,我雖然不看在眼裡,但是不提條件,好像跟假的似的。”白無常謝必安盯著張獻忠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道:“幫我殺十個人。”
“殺人?什麼人?”張獻忠看向白無常謝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