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山水行戶外旅行社服務 > 第211章 北京貢院

第211章 北京貢院(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風雲:亂世殤歌穿越之鐵血捕快沉默的戰神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三國之現代魂穿成二創文許沁,妹妹等她走劇情快穿之非炮灰女配晉世傳奇之雄霸天下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麼事了四合院:斃了易天尊,嘎了聾老太四合院:當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鷹揚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馬其頓王朝四合院:神級垂釣系統約戰:姓為岡峰的愚者穿越後我還是戴黃盔穿黃袍三國:人屠現世,請諸位赴死人在萌學園,我改變劇情就變強!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紅樓:最強錦衣衛,我只手遮天!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昔日齷蹉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朝詩人孟郊,四十六歲那年才進士及第,他滿心歡喜,按耐不住內心的得意之色,自以為從此之後便會別開生面、風雲際會、龍騰虎躍,興奮之餘,寫下了這首《登科後》。

孟郊少時隱居嵩山,性狷介,曾兩次科舉不第,直到貞元十二年,才進士及第。

到了貞元十七年,孟郊至洛陽參加銓選,出任了溧陽縣尉。文人當官,大多志大才疏,孟郊嫌棄官小,無法施展抱負,於是放跡於林泉之中,每日賦詩。為了不讓公務廢馳,他讓人假扮縣尉,並分其一半俸祿。後抑鬱失志,辭官而去。

雖然孟郊又試協律郎、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但也只是一些小官而已。終,暴疾卒於河南閿鄉縣,年六十四歲。

宋應星一直以孟郊自詡,如今他雖也四十出頭了,但畢竟還未到四十六歲。

既然孟郊四十六歲才登科,我為什麼不能?

崇禎元年十月初二,北京的天氣已經微寒了,下過幾場秋雨之後,氣溫更是驟降。這一日,便是補今年春闈的日子了。

北京貢院,從今日起開始會試,到十月十一,一共九天三場,每場三天。

北京貢院,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原系元代禮部衙門的舊址,坐北朝南,大門五楹,內有考棚五十七排,九千多間,全部按照《千字文》排列。

院內每排考棚外,都有很多大缸盛水,但不過這也就是做做樣子罷了。五十七排,九千多間,每排一百五十間,就靠那幾個水缸,就算著起火來,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所以北京貢院,曾在明正統三年和明天順七年兩次著火,尤其是明天順七年的那場大火,曾燒死了九十多個考生,轟動朝野。

明英宗給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埋葬在了朝陽門外的空地,並立碑“天下英才之墓”,人稱舉人冢。

宋應星一早祭拜了舉人冢後,便向貢院所在的東總部衚衕貢院三條而去。

貢院門外,烏泱烏泱的學子在聽完了本次主考官,禮部右侍郎錢謙益的訓話後,開始一個個排隊,魚貫而入。

進貢院大門前,錢謙益要求兵丁進行嚴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夾帶”。

所謂“夾帶”,就是考生帶的小抄,一經發現,立刻扭送刑部嚴辦。

進了貢院大門,邁過二門、龍門,便是明遠樓了。明遠樓,高三層,底層四面為門,樓上兩層四面皆窗,站在樓上可以把整個貢院一覽無餘。

“明遠”二字,取自於《論語》,“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

明遠樓,負責指揮考場、報時、發號施令等諸多事宜。

明遠樓四周,又有“三堂”,分別是聚奎堂、戒慎堂、至公堂。聚奎堂是考官起居之所,戒慎堂是監試室,至公堂用作收卷改卷,此“三堂”把明遠樓圍在當中。

明遠樓北,有一橋,名飛虹橋,是內外簾官的分界線。所謂內外簾官,就是科舉考試時的考官,內簾官負責主考,外簾官負責提調。

“三堂”東西兩側,為東西文場,也就是考場,考生號舍的所在地。

號舍寬三尺,深六尺,內有兩板,白天上為臺、下為凳,晚上合併為床。考生一旦進入考棚號舍,坐臥飲食九天皆在此處。

每排號舍之間稱巷。

近巷口環境最好,中間次之,巷尾是廁所,臭不可聞。巷尾考生,一邊聞著臭氣,一邊還要夜以繼日地寫著八股文,真是以臭對臭,艱辛難以言表。

明遠樓旁有一棵元代古槐,據說是文光射鬥牛的地方,所以又叫“文昌槐”。

此槐長勢形如臥龍,所以有些入場的考生,為了求得一個好兆頭,

目錄
上門女婿葉辰大唐:李二別陰我,我是你姐夫江山淚:美人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