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頁(第1/2 頁)
「白陵,孤知道你擔心什麼,沒錯中原和江淮都兵力單薄,但是這不重要,沙陀人不會在河朔局面未現端倪時就大舉進攻的,頂多也就是一些試探,無關大局,楊文昌更是會坐觀局勢變化,只要孤能在河朔打垮契丹人的銳氣,中原江淮都無比安全。」
江烽越想思路越清晰,「當然,我們也不能讓沙陀人和山南太閒,襄陽蕭家,鄂黃杜家,還有党項人與甘州回鶻,既然大家都入局了,都要動起來才對,無外乎就是誘之以利,一切都可以談。」
第三百一十七章 改變歷史,再出發!
十一月十五,江烽在徐州發布了總動員令,將牙軍、河朔軍均擴編為十四個軍的滿編軍,加上本來就已經滿編的天平軍和淄青軍,共計五十六個軍北上,並擢拔朱茂入樞密院擔任樞密使。
王令一下,整個政事堂和樞密院便迅速運轉起來。
經過這幾年連續不斷的培養,大道學堂和政務學堂、武備學堂源源不斷的向從大總管府到州縣輸送了數百名中基層官吏,這些官吏中表現優秀者已經有擔任一州長史的高位,更有相當一部分人擔任縣丞、縣尉乃至知縣這一級別的官員,已經逐漸開始挑起大梁。
正因為有這幾批學員的充實,徐州大總管府治下諸州的情況才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政事堂的設定下,徐州大總管府將治下諸州分為三等。
一等州便是那些要麼地位尤其重要,土地人口眾多,要麼就是工商業發達,或者處於交通要隘的州,比如徐州、壽州、揚州、青州、宋州、蔡州、廬州,以及尚未完全納入控制範圍還處於軍管下的滄州、冀州等。
二等州略次,比如楚州、泗州、亳州、齊州、海州、陳州、兗州、恆州、定州等。
三等州就是和州、舒州、澮州、光州、曹州、濮州、登州、萊州、密州、沂州、滁州、濠州、德州、棣州、淄州、濟州、鄆州、單州、宿州、深州、灜州這些人口和地盤、位置都更次一等的州。
這些官吏從學堂畢業之後便優先分配到一等州下各縣,再有富餘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到二等州,而三等州就只有政務堂根據實際情況,確有需要才會考慮安排。
但隨著時間推移,學堂的規模越來越大,日後這些州縣的官吏要麼就是要來自這些學堂,要麼就是入仕之後都需要到學堂中來進行輪訓,這已經成為徐州大總管府治下一個鐵律,沒有經過學堂培訓取得合格證的,那麼他在這個位子上始終是臨時的。
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對江烽絕對忠心同時又經過了「現代管理制度」培訓的官吏開始紮根州縣,在勸學勸農、發展工商、收取賦稅等方面都按照了江烽提出的思路策略來推進,所以在許多縣份的都在經歷了戰亂之後開始出現恢復性的發展,這也是江烽最為欣慰的。
正如江烽在政事堂和樞密院的聯席會議上所講的一樣,日後支撐徐州大總管府與胡人戰爭,並且能在戰爭中最終取得勝利的最大功臣除了戰場上英雄殺敵的將士,還有一批無名英雄就是這些各州縣的官吏們,有他們的努力工作,才能有源源不斷的糧食、錢銀和物資供應,來保障宋軍與胡人的戰爭。
十一月二十朱茂率領天平軍、河朔軍先行北上,而此時王邈也率領成德軍和平盧軍完成了整編開始將大軍東移,開始在定州和灜州一線做戰爭準備。
十一月二十五,耶律德光率領契丹大軍抵達幽州。
十二月初二,朱茂率領天平軍抵達滄州,並與前來的王邈匯合,與此同時,劉延司的淄青軍也率軍北上渡過大河,抵達棣州。
十二月初九,部分契丹鐵騎開始出現在莫州一線,這意味著契丹人終於要南下了,戰事一觸即發。
……
江烽緊了緊盔甲,舒服的抖了抖身上內襯裡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