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第1/3 頁)
艾希曼被捕歸案,使世界各國領悟到,像他這樣罪大惡極的納粹戰犯還有相當一大批。對他們進行追捕和審判,將是一個許多國家都很可能遇到的國際性問題。因此,一些國家此前出臺的關於自戰爭結束起20年後不再對納粹戰犯進行追訴的法律顯然已經不適應於當前的潮流,它已經成為無形中庇護納粹戰犯的保護傘。於是,政治家在行動,法學家在行動,人權組織在行動,紅十字會和婦聯在行動……。人們共同的呼聲是:修改法律,決不讓一個漏網的納粹戰犯逃離法網。公眾的意志如願以償:1966年3 月 28 日,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透過了由奧地利。法國、以色列、紐西蘭。荷蘭和美國六國聯合提出的關於對戰犯(主要指納粹戰犯和日本戰犯)的追訴不受時效限制的提議。此舉對國際反法西斯人士和侵略戰爭受害者緝拿納粹戰犯的鬥爭不啻為一個極大的支援和鼓舞,使得世界性追捕納粹戰犯的潮流再次高漲,將漏網的殘餘納粹戰犯一個接一個地揭露出來。
第二節 機關算盡,老戰犯終歸落法網
二戰期間,在法國維希政權統治下的吉倫特省省會波爾多市,曾發生過法國幫兇主動協助納粹德國佔領當局,將居住在該省的1560名猶太人押送奧斯維辛集中營、其中絕大多數人慘遭殺害的罪惡事件。誰是製造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人們理所當然地將懷疑的目光指向偽省長。他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當這個賣國賊受到正義的懲罰後,這個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至於前吉倫特省府秘書長莫里斯&iddot;帕蓬,儘管也有人認為他可能也是幫兇之一;然而,一則人們拿不出確鑿證據,二則他在戰後是以打人偽政權內部的地下工作者的身份出現的,而且受到戴高樂政權的信任。這樣,人們的疑心到此不得不打住。
帕蓬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到底對此案是否應當承擔責任?人們還需瞭解一下他的人生軌跡。帕蓬生於1910年,畢業於巴黎一所知名度相當高的中學。1940年7 月維希政府成立後,毫無民族氣節的帕蓬抱著先摟一把再說的念頭,臍身偽吉倫特省省府謀取了一個秘書之類的職務。有鑑於&ldo;出色的工作&rdo;,他仕途亨通,也就是兩年左右的時間內,他便爬上了偽省府秘書長的高位。當時,吉倫特省是貝當傀儡政權的太上皇‐‐德國佔領當局信得過的少數幾個地區之一,納粹德國準許其對當地猶太居民自行處置。這樣,負責向偽省長呈報本地區猶太人人數及處理意見的帕蓬,就成為少數幾個掌握猶太人生殺予奪大權的官員之一。出於不斷向上&ldo;進取&rdo;的貪慾,他在有關處理猶太人的意見書上頻頻簽字,把一批批猶太人推向死亡的深淵。
據80年代對他暗中進行調查的一位人士講:帕蓬擔任偽省府秘書長期間,曾經多次下達逮捕和驅逐猶太人的命令,上述1560名受害猶太人,大部分是經他一手操辦批准手續,而後被運往奧斯維辛的。更為令人氣憤的是,1942年8 月26日,帕蓬還親自將本該協助逃脫蓋世太保魔掌的11名猶太兒童拱手轉交給蓋世太保。正因為如此,法國波爾多受害猶太人家屬米歇爾&iddot;斯利汀斯基曾憤怒地指出:&ldo;帕蓬雖然不是一個手持屠刀的劊子手,也不是一個施虐狂;但是他手中的那杆筆,比屠刀更加鋒利。
只要輕輕一揮,幾條人命,甚至幾百條生命就沒有了。難道他的親筆簽名還不能說明問題嗎?&ldo;帕蓬雖則罪惡累累,卻也精通權謀。還在1943年下半年,噢覺靈敏的帕蓬就已經覺察出歐洲的政治風向發生了大變化。他感到如果死抱住納粹德國這一條船不放,難免落得名敗身裂的倒黴下場。只有左右逢源,才可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並求得更大的發展。於是,帕蓬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