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第1/3 頁)
在鮑曼一夥的精心策劃下,內部的四個條件已經基本具備;瓦爾特&iddot;羅夫又取得了梵蒂岡一些教士和一批同情納粹的國內外居民的支援。其中,發揮作用最為顯著的是自稱&ldo;矢志不渝的納粹分子&rdo;的克羅埃西亞教授德拉加諾維奇。於是,他們組建了組織嚴密、財力充裕、擁有武裝的&ldo;蜘蛛&rdo;、&ldo;奧德薩&rdo;等秘密團體,開闢了以不萊梅為起點,經過奧地利、義大利交界處的阿爾卑斯山納德烏斯小道,下山後再經波河平原,直至義大利東海岸大港巴里的秘密通道,專事將漏網的納粹骨於隱蔽地送上海輪,逃到同情第三帝國的阿根廷等拉美國家潛藏起來。越境並不是一個重大的困難問題,防守德奧邊境的美國駐軍戒備疏鬆,漏洞比比皆是;況且,美軍當中有些人見利忘義,沒有證件只要肯遞上一大筆錢,照樣可以放行。至於奧地利與義大利之間的邊境線,地勢更其起伏多變,但羊腸小道也不少,只要有個熟悉地形的嚮導,盡可以繞越哨所。
總之,b ‐b 航線這一途徑大概使上萬名戰犯逃脫了懲罰;其中包括甲級戰犯、納粹黨秘書長馬丁&iddot;鮑曼,秘密警察駐法國里昂的頭子克勞斯&iddot;巴比,里加屠夫羅施曼和赫伯特&iddot;庫克斯,毒氣車的發明者瓦爾特&iddot;勞夫,大屠殺前線總指揮艾希曼及副手阿洛伊斯&iddot;布魯納等。奧德薩建立的第二條秘密航線是由德國出發經奧地利到義大利,再乘船前往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約旦和黎巴嫩等中東國家;第三條秘密航線的發端自然也是德國,經過奧地利、義大利、法國南部再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西班牙,最終遁人佛朗哥法西斯政權的庇護之中。此外,相當一部分納粹戰犯自發地流竄到澳大利亞;另有不少於萬人的大批納粹分子,乘美國對歐洲受納粹侵佔國家的難民人境手續相當寬鬆之際,化裝成難民大量潛入美國,其中許多人還加入了美國國籍。以&ldo;恐怖的伊萬&rdo;聞名幾個納粹滅絕營的烏克蘭籍戰犯伊萬&iddot;德米揚尤克就是此時潛人美國的。1988年前後,他的罪行被媒體暴光,很快被以色列政府引渡回去受審,並判處極刑。
這裡應當交代一下曾在《奧德薩檔案》等記實小說中被描寫得神通廣大的&ldo;奧德薩&rdo;組織。奧德薩與烏克蘭黑海沿岸的工業重鎮敖德薩之間毫無關聯,它是德語&ldo;前黨衛軍人員組織&rdo;的縮寫(odessa)中文音譯。該組織確實活生生地存在過,規模達到過數千人。其精神領袖是馬丁&iddot;鮑曼,主持日常事物的核心人物則是前黨衛軍上校弗蘭茨&iddot;略斯特爾。此人上竄下跳,交際極廣,且機警過人,心毒手狠。戰後,他逃到敘利亞,皈依了伊斯蘭教,成為敘利亞公民;他自己也使用了哈達德&iddot;賽伊德的這個典型的阿拉伯人名字。至於奧德薩的最高指揮所則飄忽不定,最早設在慕尼黑,以後在一度改在斯圖加特,又設在漢堡,還曾選擇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奧德薩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國際性。其上層領導集團中,既有納粹德國時代的黨衛軍上校帕烏利&iddot;豪謝爾、黨衛軍上尉弗朗茨&iddot;施佩格萊、納粹黨某省黨部首腦哈特曼&iddot;勞特巴赫,又有義大利新法西斯組織的頭腦皮納特利公爵、阿爾米蘭特、米羅杜萊以及達利耶茨。
奧德薩除去建立b ‐b 航線外,其另一個主要任務是為逃亡的納粹戰犯提供合法證件,以對付盟國執法人員和其他反法西斯勢力的追查。這個任務其實早就由納粹德國中央保安總局局長卡登勃倫納於帝國垮臺前夕,向臨危授命的第六局軍事處處長、黨衛軍上校斯科爾茲內下達了。不料,半個多月後的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