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日落西斜(第5/6 頁)
朝太祖重塑來形容。”
“臣以為,廟號當選世宗,而諡號當選為“武”。”
“剛強理直曰武,威強澼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
“大行皇帝,當以為大明世宗武皇帝簡曰。”
王回據理力爭,並且引用的也是朱高煦編撰的中學歷史內容。
秦始皇大一統、中央集權,劉邦鞏固,而漢武帝確定思想,北魏孝文帝則是因為民族矛盾改革入選,很符合日後大明統治疆域所需要的一個風向,而明太祖重塑則是多帶幾分政治屬性。
“明世宗武皇帝……”
朱瞻壑喃喃自語,隨後頷首道:“倒是不錯,諡號再完善些吧。”
他看向楊士奇,楊士奇見狀只能應下。
不多時,關於朱高煦完整的廟號和諡號便起草在了聖旨上。
大明世宗啟運廣運立極仁孝襄武欽安弘文定業聖武皇帝……
長長的諡號,也不知道朱高煦見到後會不會迷糊。
只可惜他迷糊也沒用,因為這份廟號和諡號再起草結束後便張發天下告示,張榜天下報紙。
只是幾個月的時間,九州萬方的人便都知道了昔日洪熙皇帝的廟號與諡號,許多人簡稱其為大明世宗武皇帝,亦或者世武帝。
在此期間,朱瞻壑也開始制定屬於自己的時代方針。
實際上在朱高煦駕崩國喪之後,許多人便迫不及待的開始上疏,自以為聰明的為大明朝制定一條又一條的新路。
若說之前朱瞻壑還略微有些迷茫,但現如今他卻極有主見。
朱高煦駕崩後,國喪花費並不多,而早年積欠的國債也早早償還。
他給大明朝留下的,是常平倉內一億二千四百餘萬石儲備糧,以及國庫內八百多萬兩黃金,以及六千八百多萬貫錢幣。
此外,相比較錢糧,他留下的局面也是歷代所不能及的。
鐵路連線除西南、海外以外的整個大明,東起寧波、定遼,北至燕然、南達兩廣,西抵河中,總計五萬七千四百二十五里。
全國水渠長度十二萬四千裡,堤壩三千六百二十四座,束水閘一萬六千二百一十四處,混凝土官道十二萬八千四百餘里,工廠二千六百二十四座……
這些數不盡的工程,才是他留給大明朝和朱瞻壑最大的財富。
他留下了一個人口一億六千餘萬,耕地七億七千六百餘萬畝,八十二萬正兵部隊,五十四萬兵馬司二線部隊,三千七百餘處報社……
年財政收入八千七百餘萬貫,佔據世界五分之三疆域的龐大王朝。
治理這樣的王朝,以當下的通訊手段已經是極限。
因此朱瞻壑並不打算擴張,而是按照自己父親留下的內容向下穩紮穩打。
不到一年時間,他宣佈西南緬甸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改土歸流成功。
雲南行都司被取消,新置南中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敕令六部開始遷徙人口充實南中,勘察地形,修建鐵路。
除此之外,便是從南直隸、浙江編軍戶十二萬戶前往河中、安西、北庭,漠北鞏固邊疆。
加大對太學投入,對現有科技進行改進並升級。
面對他的政策,大部分百姓都忙碌生活而只關心與自己有關的政策。
發現與自己有關的好政策便拍手叫好,沒發現則調侃其不如世武帝,若是遭受打壓則暗自在心底非議。
當然,也有對政策完全不關心的老一代人。
“乾爹,兒子來看您了!”
天壽山世陵神道口的一個小院子內,當熟悉的聲音響起,亦失哈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