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而且,族群成見太深,還會影響對歷史的分析,甚而得出偏頗的判斷。即就錢氏&ldo;滿族官僚,日益貪汙放肆&rdo;之論而言:不但&ldo;滿族&rdo;一詞的用法不夠準確,揆諸史實,這兩個字竟應從句中刪去,方稱得上實事求是。據《清實錄》與《清史稿》記載可知,乾隆六十年間,貪賄之案幾年年都有發生,確實稱得上&ldo;日益&rdo;&ldo;放肆&rdo;。但是,若對六十年間貪官之民族屬性進行統計,我們將發現,&ldo;滿族官僚&rdo;人數所佔比重並沒有大到可以獨享&ldo;貪汙放肆&rdo;之名的程度。為便於閱看及控制篇幅計,茲於六十年貪案中擷取按察使(文職正三品)、總兵(武職正二品)以上大吏,以在旗與否劃分為兩大類,編制下表:
旗籍滿洲傅鼐、薩哈諒、喀爾欽、鄂善、鄂彌達、常安、鄂樂順、恆文、保德、阿思哈、鄂寶、和其衷、高恆、普福、良卿、秦璜、阿爾泰、彰寶、富德、高樸、勒爾謹、索諾木策凌、國泰、國棟、富勒渾、福崧、伍拉納
漢軍盧焯、楊廷璋、李侍堯、郝碩
非旗籍俞兆嶽、劉於義、趙宏恩、王士任、嶽濬、呂守曾、帥念祖、朱荃、莊有恭、楊灝、蔣洲、李因培、方世儁、錢度、王亶望、於易簡、陳輝祖、李封、陳淮、閔鶚元、浦霖
因貪案伏誅或賜自盡者,以加黑字型標示。
據表可知:旗籍貪官計三十一人,非旗籍計二十一人,各佔比例約為596和404。若只論滿族,不論旗籍(即剔除漢軍人數),則滿族貪官僅佔519,是則滿、漢貪官,半斤八兩,難分軒輊。那麼,&ldo;滿族官僚日益貪汙放肆&rdo;的判斷絕不正確,已不待辨。此外,因貪案被處以極刑(斬、絞或賜自盡)者,於旗籍中所佔比例為742,於滿族中更高達815,遠較非旗籍之524為多;由此又可以引出另外一個話題,即清帝雖在福利、仕途上優待旗人,然對其中之不肖玩法者,所行處罰往往較非旗籍人士為重。王闓運嘗雲:
&ldo;朝廷用法,嚴於滿臣,以為優禮漢人,亦以為不足責也&rdo;;
即是對此清廷&ldo;家法&rdo;的中允評價。旗制改革後,皇帝成為八旗的唯一&ldo;主子&rdo;,一方面,他對旗人具有一份家長般的愛護,一方面,他對其中的害群之馬又極為厭恨,愛深痛切之下,遂出現&ldo;用法嚴於滿臣&rdo;的現象。而在另一方面,清廷對漢人的統治,雖未遽如闓運所言,可稱&ldo;優待&rdo;,然亦非清末革命黨人宣傳所謂&ldo;苛待&rdo;者。孟森雲:
&ldo;清自入主中國,謂其為異族戰勝而來則是矣,謂其如何苛待漢族,則較之歷代本族之君主,亦未見專制之加甚。且君無甚昏甚暴之行,若明之正德、天啟諸君,清所未有也。謂私厚於滿洲,則亦與明之私厚於宗室等也。明之橫徵暴斂,未亂之時.有萬曆之礦使、稅使;既亂之後,有萬曆至崇禎之累次加賦。清則以明為鑑,而&l;永不加賦&r;之祖訓,子孫竟能永守之也&rdo;;
他對清代統治的看法,迥異於錢穆。二人俱為史學名家,且俱深有造乎清史,何以鑿枘如此?伯牛不自量力,試作調停。孟森考察清代國民所受待遇,認為與此前的&ldo;本族&rdo;統治相比較,其優劣厚薄並無重大區別。錢穆所注意者,則在於漢族士大夫在清代統治中蒙受了不公平待遇,遠遜於宋、明兩代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風光,用他的話說,就是:
&ldo;清代一代,仍然像是士人政權,仍然說政權該交付與讀書人。這是中國傳統的政治理論,滿洲人也瞭解,並不曾正式反對這理論。他們只在此理論之下,另用一種法術,把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