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4/4 頁)
就算是他欣慰與胤禩的慷慨仁善。
胤禩借兵給胤禎,康熙當時是存了一份擔心的,只是當初他好不容易“逼”的胤禩即位,即使心裡有些反對,康熙也沒有加以干涉,等到胤禎取得了成績,康熙心裡不是不高興,他已經是三個國家的太上皇了,也不介意在多一頂太上皇的帽子。這次胤禩大手筆的不僅放了胤眩�⒇返i出來,連“自願”借兵的胤禛也借走了五萬雄兵,出兵高麗。
與其胤眩�拓返i被放出來,康熙只是欣慰了一下胤禩的良善,胤禛的舉動確實意料之中。康熙對胤禛是愧疚的,比胤礽還多一些的愧疚,這兩個孩子,胤礽雖然失母,卻有自己親自撫育,至少享受過父愛。而胤禛,雖然有兩個母親,卻連一天母愛都沒有享受過,相反,還被她們刁難羞辱過,自己也沒有對他盡到過做父親的責任。
正文 衛琳琅的脾氣
康熙原來以為自己身為皇帝,自然是先君後父,皇阿奶也從小就教育他皇家無親情,所以康熙深信,帝王從來就不會有愛,就算是對某人多寵一些,別人也會藉著他的寵愛做一些背道而馳的事情。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想法,那些得到帝寵的人,無一例外的都膽大包天,遠的不說,光那些在康熙眼皮子底下當差的內務府奴才們連康熙的府庫銀子都敢下手,截留貢品,呼奴喝婢,穿金戴銀,所費銀錢不亞於一國皇帝的康熙。
這還是一個小小的奴才,何況那些手握實權的王公大臣們,先有鰲拜,原本也是一個忠於順治的賢良重臣,隨著時間的流逝,權欲逐漸膨脹,最後竟然架空康熙,隨意打殺大臣。帝王多疑,康熙是不肯相信任何一個人的,先是明珠,後是索額圖,曾經的他們,都是得到康熙重用的,都代表著一個時期,跟康熙站在一條船上的人。但是,但時光流逝,人心也變了,野心是逐漸膨脹的,昔日忠心耿耿的人,也會起異心,連改天換地的膽子都有了。
康熙不是不知道他幾個兒子們的心思,開始是冷眼看著,可是後來越鬧越不像話,最後竟然把手伸到了自己身邊,所以才把胤眩�拓返i都圈禁了起來,要不是胤禛一直小心翼翼的按兵不動,並沒有真的付諸行動,憑他精心培養安插在各處的人手都可以讓康熙把他圈禁起來。
康熙是沒有想到胤禩這麼快發現胤禛的動作的,畢竟胤禛十分小心,要不是他多疑成性,在各個地方都安插了耳目,還不一定會探知胤禛的“秘密”。
沒有人支援的情況下,胤禛能夠發展成這個樣子,可以說,能力不是不出眾的,至少不比胤礽差多少。要不是擔心阻礙大清的發展,康熙倒是不介意選擇胤禛做接班人,開創容易守成難,從皇太極立國起,順治和康熙初期他們都經歷了艱難的守成階段。康熙中後期,康熙壓制滿漢貴族,打壓八旗,推行改革政策,開創了一個發展中的康熙盛世,而這時後若是選擇穩妥的胤禛就不合適了。
大清如今可不是滿、漢、蒙,回等土生土長的多民族國家,連那些紅毛綠眼睛的外國人也開始在大清安家立業,融入了其他民族中去。大清正處在一個需要有前瞻性眼光,有又開拓精神的,還能夠圓滑手段不失強硬的君主來引領他走向更加強盛的明天。而性格孤僻,不善於人際交往的胤禛卻不如胤禩了。
其實康熙還隱隱的擔心胤禛的狠心,他小時候就可以為了一隻被剪了毛的小狗,追的胤禟滿宮跑,也因為自己的一個評價生生的改了自己的性子,德妃無理取鬧的挑刺行為,也被胤禛一次次生生的忍了下去。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