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第1/2 頁)
哪怕她如今已是皇子之母,朝中內外命婦中,也不乏愛背說道她的。
既如此不討好,她卻還偏說要來,想來就是為了噁心皇后了。
這樣一想,姚品嫻心中更是沒來由對淑妃升起了一股子厭惡。
而對此刻坐在上位的聖上,更是無甚好感。
當年海誓山盟,承諾了說會珍愛一輩子,結果不過兩年,轉眼就寵了別的女人。他的承諾,也不過如此。
帝王三妻四妾原也尋常,只不過,妻妾總是有別的。
一再抬妾的身份打壓妻子,這難道就是所謂的一輩子「珍愛」嗎?
若她是皇后,想來她也會和皇后一樣。既君心已去,那便寧折不屈。
寧可不要,也不委曲求全。
只是皇后顯然還沒想得開,若真想開了,徹底放下了,那聖上和淑妃的卿卿我我又算什麼呢?不過就是兩個無關緊要之人罷了。
姚品嫻不免又想到自己。想當初,她也想不開,結果自抑得白白糟蹋了一條命。
而如今想開了才發現,沒了那些情情愛愛的束縛,她活得何其恣意灑脫。
作者有話要說:明早9點見
掉落30個紅包
第55章
突然響起的一陣鑼鼓聲,立即將姚品嫻拉回了現實。
比賽要開始了。
靖王妃又湊過來說:「聽我家王爺說,今兒前來比賽的人中不乏世家子弟,都是想去魏王麾下先歷練一番的。你瞧,那些瞧著細皮嫩肉的,都是公子哥兒。」
一眾公子哥兒中,姚品嫻一眼就瞧見了潮哥兒。
「那高高壯壯的少年,就是你外祖家的侄兒吧?」顯然靖王妃也注意到了裴潮,一眾世家子中,就數裴潮看起來最不像公子哥兒了。十分壯實,人瞧著也傻傻憨憨的,有些木訥。
雖然年紀很小,才十三歲,但個頭卻和那些十六七、甚至十七八的差不多高。
靖王妃也是權貴出身,她孃家乃允國公府。同裴家一樣,都是因祖上跟著太-祖皇帝一起打下江山立了功勞,這才得以封爵封地。
和姚家這樣的清流新貴不一樣,公侯伯爵府邸,在京中都算是老的權貴。
祖上都是跟著太-祖一起打江山的,說不定都還熟識。也就是如今兩三代允國公府還一直能守得住祖上留下來的福蔭,而裴家早已衰敗,兩家不再是一個層面上的了,這才日漸疏遠了些。
但同為權貴之家,靖王妃幼年時在家沒少聽家中長輩提起過昌寧伯府。
不過大多時候,都是用為反面例子去教導家中那些不好好讀書不好好走仕途的哥兒們。所以,對裴家的情況,靖王妃還是多少了解的。
知道裴家走到如今,已經算是徹底敗落了。若再不出個能中興家族的小爺,日後坐吃山空後,可能連爵位也得收回。
對朝廷無功,天子可白養你們家一代兩代,難道還能一直白養下去不成?
到時候,擼了爵位,不過也就是隨便給個藉口的事兒。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不進則退,何況是裴家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
知道裴家的情況,所以靖王妃也不好閉著眼睛對裴家胡亂一頓誇,只能含蓄說:「我瞧這孩子生得魁梧健碩,是個習武的好苗子。若是能到魏王麾下歷練個幾年,日後將有大出息。」
姚品嫻知道靖王妃是礙著她面子才誇潮哥兒幾句的,所以,她也未把她誇潮哥兒的這些話當真。
「倒沒指望他有什麼大出息,只希望他能踏踏實實的,謀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