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有人非議其小說儘是&ldo;風花雪月,鴛鴦蝴蝶&rdo;,他從不辯駁。有友人當面問起,他只是溫和地反問:&ldo;鴛鴦與蝴蝶……和人的關係、感情都處得不壞,幾曾見過人要撲殺鴛鴦蝴蝶?又聽說過鴛鴦蝴蝶傷害了人?&rdo;
1948年底,正值新舊政權交替之時,張恨水突患中風,喪失寫作能力。隨後,經周恩來特批,聘請其為文化部顧問,按月發給六百斤大米。1954年,張恨水病情剛好轉,便辭去職務,又專事寫作,以此謀生。
女兒張政回憶說,此時的張恨水,已經是步履蹣跚,口齒不清,&ldo;爸爸伏案而作,夜深人靜,只有窗前一叢茅竹的影子,和他默默相對&rdo;。
此時,儘管政府對張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費用,但他畢竟是在病中,無法寫作,沒有直接的經濟來源。而家裡人口又多,開支還是很大的。他便賣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換了磚塔衚衕四十三號的一處小四合院。這個院子不大,但還算規整。三間北房,中間是客廳兼飯廳,西屋是臥室,東屋是張恨水的書房兼臥室。院裡還有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是家裡其他人住的地方。張恨水的身體在慢慢恢復,他又恢復了寫作,陸續發表了十幾部中、長篇小說。
1966年,&ldo;文革&rdo;爆發,衚衕裡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紅衛兵也曾闖進過這個院子。張恨水從書櫃裡拿出文史館的聘書,很認真地告訴紅衛兵,是周總理讓他到文史館去的,紅衛兵居然信了他的話,退了出去。然而他的書實在太多,難免有屬於&ldo;四舊&rdo;的東西,為了免得招災惹禍,本想挑些破書燒了,也算做個樣子。但是挑來揀去,哪一本也捨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張恨水說怕潮;塞進米缸裡,他又怕髒。搞得筋疲力盡,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最後,終於決定,還是放回書櫃裡,在玻璃櫃門上糊上白紙,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後來並沒有人來抄家。
1967年2月15日,農曆正月初七,早晨,張恨水正準備下床時,突然仰身倒下,告別了這個他曾無數次描繪過的冷暖人間,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第一部分 回首向來蕭瑟處 第23節:蔣介石最倚重的兩大&ldo;文膽&rdo;(1)
蔣介石最倚重的兩大&ldo;文膽&rdo;
蔣介石的筆底功夫顯然遠遜毛澤東,但他有他的辦法,那就是請人&ldo;捉刀&rdo;,所以他的署名文章和講話稿大都出於他人之手。為他&ldo;捉刀&rdo;的主要是兩個人:陳佈雷與秦孝儀。
陳佈雷生於1890年,浙江慈谿人,是蔣介石在大陸時期的主要&ldo;文膽&rdo;;秦孝儀是湖南省衡東人,生於1921年,早在1949年,即陳佈雷辭世後的次年,他就以二十八歲的年齡,成為蔣介石身邊最年輕的&ldo;文膽&rdo;。1961年4月,秦孝儀在臺灣出任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直到蔣介石過世為止,蔣介石發表的政策文稿,幾乎全部出自秦孝儀之手。
陳佈雷與秦孝儀年齡相差三十一歲,屬於兩代人,分別承擔了蔣介石大陸時期與臺灣時期的&ldo;第一文膽&rdo;之重責,兩人都有&ldo;國民黨的第一支筆&rdo;之譽。
陳佈雷才華出眾,二十多歲就在報界享有盛譽。1911年,陳佈雷進入上海《天鐸報》,他才華出眾,勤勉敬業,很快成為上海報界的著名記者。其間,他撰寫了大量擁護辛亥革命的時評,反對封建帝制,宣揚共和精神,影響很大;孫中山先生代表臨時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對外宣言》,就是由年輕的陳佈雷翻譯成中文最先在《天鐸報》上發表的。幾年後,陳佈雷轉到《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