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出兵青州(第1/2 頁)
泰山郡。萊蕪縣。
心中想自己弓騎兵美事的陶應,不得不重新回到現實。
“唉,哥的想法很美好,可現實有點骨感啊!”
練弓兵要人,制弓箭要人,就是帶領弓騎兵征戰也要人,可惜這些陶應眼下都沒有。
顏良、紀靈衝鋒陷陣是好手,練兵卻是外行。
孫觀兄弟及尹禮、吳敦帶兵尚可,治理地方亦可,練兵只能勉強應急、頂數。
“糜芳嘛,剿剿匪,搞搞後勤或許可以,練兵就算了吧。”
陶應心中一盤點,手下的班底,還真沒有一個練兵的幹才;更別說像孫武、戚繼光、曾國藩這樣的練兵奇才了。
即便是眼下的徐盛,還是太過年輕,練兵也是在自我摸索。
“看來,面向整個大漢的《招賢令》,得加緊實施了,待來年四月,就不會再有好機會了!”
招攬和瓜分未來替三國爭霸的人才,也就這個空檔期,再晚,就各自名花有主了。
至於《招賢令》會不會撩動“有心人”的神經,為了生存,陶應也顧及不上了。
“還有,這泰山軍事學院也得加緊創辦啊,得加大對中下層軍官的培養,不然,弄不好哥花錢養出來的兵,就成了手下大將的私兵了!”
民國時期的軍閥,就是這樣養成的,這也是陶應當下最擔心的問題。
“哥可不想當好人,成為別人眼中的冤大頭!”
陶應是想瓜分天下的,不是替人來做嫁衣的。
不是陶應不夠自信,而是在這自私自利的漢末三國時代,人人奉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信條,真正的忠義之輩,就那寥寥數人而已。
“呵呵,糜芳可以背刺妹夫劉備,孫氏族人可以背叛孫權,陳宮、于禁可以叛離曹操,哥並不比劉、孫、曹高明到哪裡去啊!”
尤其是袁紹,手下的背離,直接讓袁紹去了西方極樂世界,陶應想想都不寒而慄。
“主公,士卒們訓練很刻苦!”
望著熱火朝天訓練的玄甲軍,暗暗摩拳擦掌的顏良,早已熱血沸騰。
若非陶應在身側,顏良還顧慮到矜持,不然早就下場了。
“當然,因為他們是與眾不同的玄甲軍!”
陶應其實更想對顏良說:“他們是為軍餉、福利而努力。”
但那樣說,陶應會顯得自己沒有情商。
情商不夠的人,不僅會讓人感到刻薄、市儈,還交不到真心的朋友,陶應自然不會幹。
玄甲軍的軍餉制度,早在南城縣的時候就被陶應頒佈了。
每個玄甲軍士卒,每月的兵餉三百錢,這可是三石糧食的錢;外加上半石糧食,每月初提前發放。
凡是戰死的,給家人一次撫卹五十貫,多分十畝免稅良田,若有子女,同樣每月給予其一貫,直至其成年;若學有所成者,優先錄用、提拔。
凡因傷致殘的,給予一次撫卹三十貫,多分五畝免稅良田,每月再發放一貫錢糧。
而且,傷殘士卒,在陶應治下,會根據情況,還可以到地方出任村長、民兵隊長等,也可到工廠做工。
……
這可是震古爍今頭一遭,絕無先例。
當陶應頒下此軍令時,孫觀等將領還曾勸陶應三思。
“主公,我泰山郡當前沒有稅收,未來即便有,也不會太多,如此做,根本不足以支撐五萬大軍,更何況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錢糧!”
陶應當時一臉鄭重,堅持己見。
“仲臺,你的擔心我知道。可這是亂世,我們要想讓士兵們心甘情願地跟著我們,毫無後顧之憂地為我們死戰,遇到艱難險阻而不生畏懼與退卻之心,我們就必須拿出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