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太阿倒持(第2/4 頁)
衛平則是拉過張飛,為張飛小聲說解其中的道理,待張飛聽完便也明白這一句是什麼意思了,如果趙儼認,那曹操也就成了和董卓之流一樣的反賊了,如果不承認,那就堵住了趙儼嘴,想要開口,那就得躲過這太阿倒持。
太阿倒持釋義為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意為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本朝定遠侯班公一家著的漢書中有一傳為梅福傳,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先為郡文學,後補南昌縣尉,後因上書諷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的王風,後掛冠而去。
《漢書·梅福傳》中曾記載梅福以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歐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誠能勿失其柄,天下雖有不順,莫敢觸其鋒,此孝武皇帝所以闢地建功,為漢世宗也。
來進諫孝成皇帝不能任由王氏外戚專政,朝廷大政為太后王政君一族把持,但卻險些遭了殺身之禍。
其中的意思就是皇帝你不能任由你母族掌權啊,若是你母族掌權,將來必定會成呂、霍之亂啊,皇帝一定要親自掌握權柄,不能將手中的權柄交給他人就算是母族也不能,否則倒持太阿,將劍柄交由他人,自己面對劍尖,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但是孝成皇帝本身就是為了用外戚的勢力來打擊父親孝元皇帝時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宦官勢力,其次用王政君這一脈的外戚勢力來制衡另一派外戚,王鳳首先排擠了能力強、名聲大的馮昭儀的弟弟馮野王,又迫使許皇后之父許嘉引退。再次,王鳳排擠丞相王商。王商的父親王武是漢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馬車騎將軍。
但是孝成皇帝的制衡用的不是很成功,當王政君這一家的外戚將王商趕出朝堂和長安之後,太后王政君的七個兄弟都被封侯,老大王鳳官位高至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其大司馬職位先後由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繼承,最後傳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簡單來說,王商一死,朝堂裡就沒有可以能制衡王政君這一族的力量了。
這就是梅福所言的倒持太阿。
張飛聽完才反應過來笑道:“哦,王風啊,我知道他有個侄子叫王莽,篡了大漢,要不是有世祖皇帝,大漢還真就被奪去了。”
張飛正在笑著,便聽見一聲,“三弟遇到何事?笑得如此開心,可否能給二哥我說說!”
張飛一看,說話的正是披堅執銳先他們一步而行的自家二哥,“二哥,你有所不知,延宗剛剛讓這郎陵令說不話來,還指曹操有王莽之心!”
“哦?延宗是如何說的?你且與我說來聽聽!”
張飛則說道:“延宗問這郎陵令,如今算不算的太阿倒持,天子的口諭算不算得天子的旨意!”
關羽則是嘆道:“若是真為太阿倒持,當為董賊,天子之口諭當然算天子旨意,延宗語中之意,並非指曹操如同篡漢之王莽、伊伊、霍光之流!”
關羽見張飛表示聽不懂,正欲解釋,孫乾出聲道:“伊尹、霍光之流,皆有廢天子之為,伊尹廢太甲於桐宮,霍光先立後廢昌邑王,董賊先廢弘農王后立陳留王,亦為伊尹、霍光之流,而曹操如今之做派,非伊尹、霍光欲行廢立之事,而是為掌朝政!”
霍昭則道:“那不還是和伊尹、董賊一般,把持朝政,如今只是不曾廢立天子而已!”
是啊,雖然曹操如今沒有像伊尹、董卓行廢立之舉,但是依照其把持朝政的樣子,若是天子有近宗,或許也會行廢立之事吧?
眾人一想到這裡,便也不在交談,劉備見此便問關羽道:“雲長來此,可是郎陵有變?”
關羽則道:“我率先鋒先行,等到了郎陵,趁其不備,奪下城門,繼而已經奪下郎陵,如今,我令子龍率軍駐守,我親自前來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