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1/4 頁)
陸選南是個閒不住的人,那年把兒子打得一瘸瘸走路,後來他被韓敘芳背地裡責怪了好久,也心疼後悔,現在每回看到開始懂事的兒子回到家裡,在煤油燈下兩三個小時地做作業,又讓他感到以前對兒子關心過少,只認成績,動輒就打的做法不對。如果家裡有電燈,象五河鄉街人和周圍的幾個隊一樣,就好了。思來想去,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動員全生產隊社員們集資,安裝電燈呢?全大隊現在只有靠近五河鄉的二隊和十一隊安了電燈,是得近水樓臺之便,象五隊這遠離鄉上的生產隊,安裝電燈,是平時大家做夢都想不到的事。要是能用上電燈,那是多麼讓周圍生產隊人羨慕的一件事?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想法在心中誕生,只要所涉目標不是太遙遠,就會想方設法的去完善和創造條件。他把自己的想法找程永華,秦代清、韓開佑、鍾向堯幾人說,幾個人很快就支援他的想法。一般說來,這樣的事情應該由生產隊長主導才行,可是幾個人以前和隊長秦正高、副隊長王進昌一直合不來,而陸選南更是與秦正高因為積怨,土地包產到戶以後,相處越來越陌生,基本互不來往的,如有秦正高領頭此事,他肯定不會再參與一言。他既然想辦成此事,就會不由自主的把秦正高和王進昌排斥在外。幾個人商量此事,越說願望越強烈,並且在商量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以陸選南為主的一個“領導集體”。程永華說,他願意把意願通知給全生產隊所有人,開個會,願意參與安裝電燈的自願報名,然後鍾向堯和秦代清說首先要去鄉電力站詢問相關事情,怎樣打申請,怎樣請專業人員測算,先把第一步事情做好,韓開佑又幫著陸選南分析看有多少人願意參與集資,人均要集資多少,大家能接受,至少要多少人參與才能讓事情基本成。
幾個人一陣聒噪,訊息很快傳了出去,沒兩天就全生產隊都傳開,不少人開始在茶餘飯後聚集到陸選南家裡來,詳細問事情,看來大家的熱情還是比較高,當場略一統計,就有一大半的人都願意主動集資,只是達成共識,集資額最多隻能承受每人四十元以內。因為從鄉上到生產隊裡,主線太長,直線怕也有兩公里,又經過其它生產隊,還得徵得人家支援。大家雖然很嚮往,可是總感到費用肯定會超出,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漸漸的,又散去。
要找鄉上電力站專業人員測算所有費用,這就涉及要先付工資,還要請人家吃飯什麼的;而且,測算結果出來以後,如果群眾認為太高不接受,集資無法進行,事情就算結束,那麼這筆費用誰來承擔?陸選南想了想,表示自己目前還能承擔這個費用,實在事情不成,這筆費用就算自己出。幾個發起人又表示不能由某個人承擔,大家都出點,於是事情開始了。
專門的電力安裝技術人員被鍾向堯請來,他們來了四個人,從鄉上到生產隊,選擇最近的線路,然後研究如何在全隊佈置電線樁,如何最節省,又能全覆蓋,足足忙了三天,才拿出測算結果,是一張材料和人工安裝費表格,合計要一萬六千元左右,也就是說,按生產隊所有人都願意安裝來計算,人均五十三元左右。而且這個費用只是包含電錶在內的安裝到戶費,入戶以後的線路和電器沒計算,屆時還得各家各戶自己掏錢,幾個發起人把幾個電工師傅的工資每人每天四元,和生活費一共六十多元,於是先記在帳上,開了會再說。
因為生產隊的公房已經垮掉,完全消失變成土地,被鄰近的鐘仕年、秦家和兩家先下手為強佔去當作耕種了,程永華把各家都告知到,到陸選南那個廢棄的麵條廠房裡開會。開會的時候,全生產隊每家都來了代表,大家隨便站著,坐著,蹲著,聽陸選南和幾個人講述了安電燈的費用預算情況,果然,大家都感到有點高,承受起來很吃力,有一半的人直接就不發言。最後大約還是有十七八家代表表示願意參加。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