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頁(第1/2 頁)
同年,大明帝國中央銀行以一千萬兩銀幣為準備金,發行紙幣兩千萬元。廢兩改元在全國大範圍實施。
昭武十年(1672年),大明帝國頒布《五年義務教育法》、《普遍兵役法》、《教育科技拔款法》。其中。義務教育法硬性規定自今年起年滿七歲的子民必須接受五年教育,否則重罰其家庭;而普遍兵役法則規定,適齡大明男性子民,按身體健康情況分為三檔服役期限,必須服兵役兩年至半年不等;而拔款法則將每年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五作為教育科技的固定投入,只增不減。酌為永例。
同年,安南後黎氏遜位,宣佈內附大明,大明朝廷遂劃其地為三省,委任官員。行使職權。
同年,國勢強盛的大明帝國開始大規模「改土歸流」,在粉碎鎮壓了數個土官的武力反抗後,此項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昭武十二年(1674年),蜀王劉震統精騎五萬出張家口,一路北進,於多倫縣、錫林郭勒盟兩次擊敗野心膨脹的察哈爾諸部,布林尼為炮火所傷,死於西竄路上,明軍遂於當地駐兵,會盟蒙古諸部。
昭武十四年(1676年),大明打通了陸上通往印度的通路,昆明軍區一旅明軍攻入印度那蘭加土邦,迫其土邦領主臣服。
昭武十五年(1677年),水真臘內附,大明版圖又增三省之地。
昭武十九年(1681年),鄭經及陳永華相繼去世,重臣馮錫範聯合鄭經從弟等人發動政變,刺殺監國鄭克臧,臺灣內亂。明國廣州軍區與臺北駐軍立時行動,澎湖劉國軒不戰而降,明軍進抵臺南。
其時,臺灣已連續三年發生自然水旱災害,糧食歉收,米價飛漲,人心思歸。中書舍人鄭得瀟、建威鎮黃良驥、水師鎮蕭武、中提督中鎮洪拱柱等人共謀歸明,殺馮錫範,獻鄭克爽,臺灣回歸。
昭武二十年(1684年),大明帝國實行村鎮級選舉,政府將行政權利交與選舉而出的官員,但監察制度嚴格。
昭武二十一年(1685年),大明呂宋海軍登上紐幾內亞島,開闢了呂宋至紐幾內亞島的航線。
昭武二十二年(1686年),大明帝國的內陸各省皆已實施《民用槍枝合法化規範》。同時,政府出臺政策,支援鼓勵私人組建僱傭兵團,赴海外徵戰開拓。政府的態度一明確,財雄勢大的商家立刻積極行動,熱門目標則是婆羅洲和印度。
昭武二十五年(1686年),經過不斷的經營和拓展,明軍終於沿勒拿河推進至雅庫茨克。圍攻三日,破城屠殺,沙俄八百餘人無一倖免。至此,大明摧毀了沙俄東路入侵的基地,並將勢力擴充套件至北極圈。在東北,明軍具有主場之利;而沙俄的莫斯科距此萬裡之遙,難以有效增援。
昭武二十九年(1690年),大明人口總數突破一億;同年,大明呂宋海軍艦船行至澳洲,開闢航線,使其成為大明新的流放之地。
昭武三十年(1691年),大明帝國將選舉升級到縣、府,並發出通告,將於十年後取消科舉,改為公務員招聘。
昭武三十一年(1692年),噶爾丹其勢正猖,分南北兩路徵討喀爾喀蒙古。並揚言所借俄羅斯兵將至。喀爾喀蒙古諸部蒙受空前浩劫,舉部內遷;時土謝圖汗遣其弟西第什哩率近萬人與俄軍對峙於色楞格斯克,身邊兵弱將寡,亦被擊敗南逃。
昭武三十二年(1693年),昭武帝親至多倫諾爾(今內蒙古錫林格勒盟多倫),召集喀爾喀蒙古左右翼、內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貴族盟會。喀爾喀等蒙古諸部完全降附,成為守禦北疆的堅強力量,阻遏並反擊沙俄沿葉尼塞河的中路侵略。
昭武三十三年(1694年),葛爾丹在沙俄的支援下繼續實施其「東進政策」,進軍青海,理由是和碩特是衛拉特蒙古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