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1/2 頁)
沈濯坐在旁邊,安安靜靜地跟著聽八卦。
張太醫細心問診,然後又看了她的脖子,滿意地點頭:&ldo;二小姐恢復得很好,身子竟比受傷之前還要好些。可以不用吃藥了,出外走動也沒問題。&rdo;
屏風後頭的羅氏終於完完全全地放下了心。
這邊張太醫告辭,沈濯笑容可掬地送了他一盒胭脂:&ldo;我自己做的。聽說張爺爺家有一個姐姐比我大兩歲,正是該用這些東西了。當作我的一點小心意罷。&rdo;
張太醫素日裡最疼寵的便是那個孫女,高興地接了就揣在自己懷裡:&ldo;好好,她往常自己也做的,回頭我讓她給二小姐還禮。&rdo;
甘嬤嬤照例送了張太醫出去,不提。
這邊早就憋壞了的沈濯立即便猴到韋老夫人身上:&ldo;祖母,你說過的,等我好了,讓我娘帶我出去玩的!何況我們抄了那麼多經書,原該送去寺裡結緣的對不對?&rdo;
她這三個月,不僅抄了十卷金剛經,還抄了三捲地藏經。
拿沈信行的話來說:&ldo;微微的字倒是長進了許多。&rdo;
羅氏從屏風後頭出來,嗔了沈濯一眼,卻笑著對韋老夫人道:&ldo;八月初八是太祖誕辰,各寺裡都有法會。不如咱們挑個人不太多的,也去湊個熱鬧?您也有陣子沒出門了。&rdo;
韋老夫人想了想,笑著點頭:&ldo;也好。我記得敦義坊有間紅雲寺,他家有兩株桂花樹,長得極好。那裡人少些。你跟家裡說一聲,有想出去逛的就一起去吧。&rdo;想起來,又忙道:&ldo;老三媳婦不許去!&rdo;
羅氏答應了,笑著去張羅。
沈濯一聲歡呼:&ldo;哦!可以出去玩咯!&rdo;
第三十章 皂莢樹下一少年
豫章羅家如今十分繁茂,光老宅嫡支就有六房,親近堂族的就更加不計其數。
羅氏乃是三房的長女,族裡排行第七,還有一個胞弟,排行第二十一。因母親早逝,父親不願續娶,所以她姐弟兩個乃是長房的大伯母帶大的。
長房的大小姐羅氏檀娘,教養極好。不過剛及笄,就被老清江侯夫人看中,給自家兒子娶了回去,進門便是世子夫人。
後來老侯爺過世,世子朱閔扶靈還鄉去了清江縣,正是沈信言外放縣令的地方。二人一見如故。
朱閔在清江縣呆了三個月,發現沈信言又會做官,又不失風骨。越看越覺得此人不凡,立逼著羅夫人把自家的妹妹嫁一個給沈信言。
羅夫人細細觀察過沈信言,便將心愛的七妹妹羅杞嫁了過去。
沈信言和羅杞婚後感情很好,夫妻和順。即便是羅杞十年間只生了沈濯一個女兒,韋老夫人和沈信言也沒提過半句要羅杞給丈夫納妾的話。
也因此,羅夫人對韋老夫人和沈信言印象極好。
回京後,來往幾回,羅夫人卻發現沈府裡糟心的事情也不少,尤其是沈老太爺的糊塗勁兒,簡直令人無法直視。
清江侯聽見夫人煩惱,想了想,便去沈府常常標榜的族親陳國公府走了一趟,等到回家,便告訴羅夫人:&ldo;我看得上眼的是沈大,他們一家子並不在京,逢年過節有個禮節意思就行。他們家老太太是明白人,不會怪罪你的。&rdo;
所以清江侯府對沈府一直淡淡的。
直到前年沈信言一家回京,兩家子才算是稍稍恢復了來往,但姐妹倆也都是約在外頭相見。
不然,以沈老太爺和沈信誨不要臉面的勁頭兒,狗皮膏藥似的貼上去。羅氏也羞臊,羅夫人也膩歪。
所以這回要去紅雲寺,羅氏先暗暗地稟了韋老夫人,要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