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 頁)
&ldo;是這樣。我們為了不同場合表述的方便,在向首長匯報時用的是&l;流體空間&r;這個更易懂的詞。按照定義,它們其實是一個意思。不過單就物理學意義而言,孔青雲創造的那個名詞似乎更貼切一些。
&ldo;老實說,當我看到論文的時候,心裡湧起的念頭只有一個:為什麼我沒想到過這一點?其實這樣想的不止我一個人吧,因為這個觀點從本質上看真是太簡單了,以至於你根本找不到能夠比它更簡單地闡述清楚問題的東西了。這就像科學史上的那些經典公式,你可以擴充套件它,但絕不可能再對它做任何刪減。&rdo;
&ldo;你是說這個……超流體纖維理論非常簡單?不過這裡有些部隊的同志是第一次接觸這種理論,請儘量說詳細點。&rdo;顧宏提出要求。
&ldo;在標準模型裡,像電子、夸克這樣的基本粒子是沒有所謂大小的,也就是說,它們的直徑被視作零。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人們逐漸認識到基本粒子可能並不是零維的&l;點&r;,而是一維的弦。所有弦都是相同的,但弦的各種振動模式對應著不同的粒子。超弦理論彌合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鴻溝,近乎完美地解釋了我們的世界。也就是說,我們的世界是由無數振動著的極微小線圈構成。當然,後來在超弦理論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膜理論,如果做個略顯粗糙的類比,這相當於把橡皮筋換成了氣球。而孔青雲的論文則提出了另外一種觀點:時空本身是一種由超弦轉化成的超流體結構。
關於這一點,為了便於理解,我儘量多用比喻來闡述。在宇宙大爆炸之始,所有的弦都緊閉在一個類似於黑洞的範圍內,體積不超過一個桌球大小。
那是世界的最初狀態,如同一個由無數條橡皮筋纏繞糾結而成的宇宙線團。
在接下來創世大爆炸的能量衝擊下,線團散開,那些飛濺開來但仍然蜷縮在微觀尺度的弦形成了物質粒子,而那些暴脹到宏觀尺度的弦,成了時空纖維,就像一張巨網。這便是孔青雲提出的超流體纖維模型,這個模型簡單地統一了物質與時空,在該模型中,宇宙時空以近似超流體的狀態存在。之所以說是近似,是因為宇宙時空流體的黏度並不為零。&rdo;
&ldo;那黏度值是多少呢?&rdo;一位中年人詢問道,他身著文職軍服,應該是來自部隊的某個研究機構。
劉思茅搖搖頭,&ldo;黏度值大小現在還很難做結論,幾次實驗給出的結果差異很大,不過我們應該是在正確的方向上,這些會由技術人員來解決。而我更想知道的是,這是怎麼發生的?&rdo;劉思茅凝視著孔青雲,&ldo;我們從超流體纖維模型出發,能夠比較自然地得出一系列推論,同時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實驗來佐證這些推論。但是在此之前……我是說你在沒有什麼像樣的實驗條件下,是怎麼洞察到這一點的?&rdo;
孔青雲靜默了幾秒鐘,&ldo;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因為光速。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存在光速?&rdo;
&ldo;你是指為什麼存在相對論提出的光速不變原理嗎?&rdo;劉思茅斟酌地問。
&ldo;不不,我不是說這個,我想的是光速為什麼不是無窮大?光作為零質量粒子,真空光速本可以是無窮大的。舉個不完全恰當的例子,按照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質量成反比。那麼很顯然,當零質量物體受力時,加速度就是無窮大……&rdo;&ldo;你的意思是有阻礙。&rdo;
&ldo;這是最自然的結論。&rdo;孔青雲點點頭,&ldo;所謂的阻礙其實就是時空超流體的黏度。既然光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