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第4/5 頁)
“二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二十步。”當謝道臨數到一百二十步時,張世傑右手一揮,下達了點火的命令。從點火到發射還需要數息時間,在元軍前沿部隊又前進了五、六十步之際,火槍響了。
“嘭、嘭、嘭”的火槍響聲讓董文用心神一震,隨即便見硝煙四起,到處是戰馬的嘶鳴聲,衝在最前面的大部分將士從馬上紛紛墜下。
蒙古東路軍見識過投擲彈的威力,但看到火槍射擊還是第一次。東路軍軍紀森嚴,雖然人人心驚,但沒有聽見收兵的號令,兀自奮勇向前。
經過數次戰役的御林軍將士毫不驚慌,儘管看見元軍越來越近,依舊按照程式有條不紊地點火、填彈、扣動扳機。最前面的元軍偶爾有人衝到了距離宋軍二、三十步之內,卻在數千支火槍的密集掃射下,死於非命。董文炳看見自己的騎軍根本無法衝進敵陣,又擔心宋軍的投擲彈,只得下令道:“擊鼓收兵。”
這時,二十門火炮早已準備完畢。看見元軍回撤,中間的御林軍將士立即匍匐在地,將炮位讓出。
謝道臨一指前方的城門道:“火炮營,目標,沂州城門,開炮。”
火炮聲震耳欲聾,剎那間就將戰場上所有的聲音湮滅。那些還未來得及撤回到城裡的元軍騎兵連忙左右分開,在董文用等將領的指揮下,繞道而去。
連續半個時辰的炮擊後,李庭芝看見殘缺不全的城牆道:“頂多再來二、三輪,這沂州城的城門就會毀在我軍的神器之下了。”
這時,謝道臨也已經下達了停止射擊的號令,笑道:“李大帥,這就是火炮的威力啊。”
李庭芝心情大好,下令道:“火炮營收兵,其餘各軍慢慢回撤,破虜軍斷後。”
夏貴道:“看來,今後的攻城戰將會完全改變,攻擊方不會再以犧牲更多的將士作為代價了。”
“恩,陛下英明,能發明威力如此巨大的火器,實乃我朝之幸也,我軍要拿下沂州城,指日可待。”李庭芝顯得頗為興奮,笑笑後話鋒一轉,對夏松道,“夏松將軍,吩咐斥候營,挑選幾位精幹之人,分別去往大都、濟南兩地,就說董文炳將軍不願意做漢奸,與我軍合謀,在沂州之戰中不戰而退。”
夏松道:“是,大帥,末將這就去安排。”
一個時辰後,沂州城的帥府中。
董文炳對手下幾位心腹將領說道:“李庭芝部不僅有了火彈,還有火槍和火炮,按照其炮火的破壞力,本帥估計,用不了幾天,城門便會告破,到時,我軍是在城內進行巷戰,還是北撤?”
又是田應都先道:“董帥,如果進行巷戰,必定會是一場苦戰,勝負難知,何況在火器面前,阿術元帥的中路軍也是選擇了撤退,所以,末將認為,退回濟南府,再做打算。”
田應都老謀深算,對董文炳又是忠心耿耿,所說之意大部分是為董文炳考慮,要知道,身為朝中大將,其手下的兵力是其在朝中地位的真正保證。
至於元朝也好,蒙古國也罷,似乎和他都無關係。田應都的這種看法或許代表了大部分北方漢人的觀點,對於這些身處北方的漢人百姓而言,宋朝已經是百年前的歷史了,而作為漢人,又終究不可能對金、蒙有歸屬感,所以,無論是誰當政,首先要保護好自己,方為正道。
在座的這幾位將領都是董文炳的親信,也都是漢人,自然認同田應都的建議。
董文炳心裡也有儲存實力的想法,雖然大元皇帝忽必烈對其十分器重,在三年前剝奪漢人世侯的權力時,唯有董氏一脈未曾觸動,但因為是漢人之故,難免也會有那麼一天。不可否認,田應都的方案完全可行,既然阿術的中路軍可以這麼做,那東路軍同樣也有理由撤軍。
猶豫、矛盾。皇上對董家一向親睞有加,只顧儲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