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空間折躍(第1/2 頁)
在修建星門的這段時期,星城的發展進入到了黃金時期。
人口暴漲,短短几十年,人口數量就達到了1.5億。
其中絕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星城的地下核心,這裡妥妥的算是星城文明的首都。
太陽系的其他地方也有人定居,像是星港、木衛二的海底、地球、火星……
森林公園舊址的常住人口,甚至達到了一百萬之巨,妥妥的小型城市雛形。
雖然地表環境依然惡劣,但對星城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言,僅僅是極寒而已,簡直太小兒科,隨隨便便就能克服。
拆月計劃製造出的海量光伏衛星,全部被星際貨艦回收,並釋放到地球軌道上。
這些小型發電衛星吸收太陽光的能量,然後用2.45G赫茲的微波,一刻不停的照射地球表面的無人區。
這個頻率的電磁波能被水分子吸收,並使其產生振動從而增加其熱量。這正是微波爐的原理。
而現在的地球,完全被冰雪覆蓋,到處都是可以被加熱的水分子。尤其是幾大洋區,液態的海水加熱效率更高。
這個方法相當有效,僅僅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地球上就再次出現久違的暴風雪。
這代表著空氣中出現了水氣,大氣中再次有了熱迴圈效應。
當然,這主要還是歸功於,數量茫茫多的光伏太陽能小衛星。
月亮的質量被削減三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都變成了這些發電衛星。用於建設星城消耗的材料,僅僅是九牛一毛而已。
不光如此,在流浪星球上的工廠也進入生產環節。每個星期,都能給地球送去整整一貨艦的光伏小衛星,播撒在近地軌道上。
那顆流浪行星經過勘探,金屬含量極高,不誇張的說它幾乎是由鐵沙、鐵塊組成的。反正那上面鐵疙瘩的數量比石頭多。
科學家們一度懷疑,這傢伙八成是哪顆行星的地核,行星表面的土層因撞擊,碎裂並遺失在宇宙空間中。
這也恰好解釋了它為何擦過地球,而沒被地球的引力撕碎。因為它的密度太高,洛希極限距離太小,落在了地殼以內。
由於它誇張的金屬礦物含量,導致它表面工廠的產量極高,甚至在不影響軌道圓化計劃的同時,還能把多餘的產能用於製造光伏衛星,送去地球支援溫暖母星工程。
星城的工程師計算過,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不出30年的時間,地球赤道區域的冰蓋就會消失。
到那時,地球就初步具備吸收太陽熱輻射的能力,冰蓋會加速消融,而地球表面的溫度則會進入螺旋上升週期。
簡單來講,冰蓋消失的越快,地表吸熱的能力就越強。而地表吸熱能力越強,又促使冰蓋更快消失。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激發。
星城的科技再次取得新突破。
研究總院的一位天才少年,證明了星門跳躍技術的最後一片拼圖,至此人類徹底理解了空間折躍技術的原理。
沒過多久,研究院的小姐姐們,就依據完整的空間折躍理論,設計出了允許大質量物體進行空間跳躍的折躍引擎。
就比如現在的星城,它終於具備長距離快速旅行的能力。
不出意外,這種炸裂的技術依然有限制條件。
一是需要有一艘飛船先行前往目的地,啟動折躍引擎誘導裝置,改變當地空間中的希格斯場,相當於提前標識出終點。
其次折躍引擎的躍遷距離有理論限制,大約在20光年左右。
但這對星城來說完全夠用了,這個距離限制,已經能完全覆蓋太陽系。
當然,每次折躍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以及消耗天文級別的能量就不用提了。畢竟這個宇宙講究能量守恆,折騰這麼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