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2/4 頁)
論。
這一聽不得了,賀穆蘭的眼睛都要脫出來了。
赫連定自立為帝了?
佔了長安,堅守不出?
饒是她知道赫連定厲害,也沒想到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在她的記憶裡,赫連定後來似乎確實自立為帝,但那也是幾年後的事情了。他自立為帝以後還很厲害,一路往西滅了西秦,然後佔了西秦的領土重新復國,只可惜最後下場不怎麼好,渡河攻打北涼時渡一半被鄰國吐谷渾的首領活捉了,送到了北魏。
他讓北魏吃盡了苦頭,又懂得迂迴,魏國的百官都不同意他活著,最後被處死了。
越想,越覺得整個人真是命運多舛,實在是讓人嘆息。
“我不同意崔太常的說法。他若是要降,殺了赫連昌以後便可以帶著人馬歸順,又何必佔領長安?”
太史令徐辯態度強硬的否決著崔浩的意見:“我們當初就是聽了崔太常的意思,才派出狄子玉勸降,結果呢?倒又勸出一位夏帝來了!”
崔浩知道徐辯喜歡拿對手的錯處說事,並不否認自己計策的不周全之處,他看著拓跋燾,認真道:“若赫連定沒有歸屬之意,是不會去解安定之亂的。奚斤將軍那時已經糧草斷絕,赫連定只要等待一段時日,便可一箭雙鵰,沒必要冒這個險。”
“而且,他還把狄子玉將軍的人馬都還回來了,沿路也沒有進城收復夏國的國境,只是直奔長安,若說他要復國,實在是不像。”
崔浩自朔州之戰以後一直對赫連定頗為佩服,話語中也多是褒譽之詞:“像這樣的宿將,又不是年輕無智的小夥子,性格早已定下,他會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那究竟是什麼道理!”
古弼冷哼:“他難道不知道反抗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被我們大魏厭惡嗎?”
拓跋燾有個才能,便是善於在眾臣的議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每有大事,必定召開廷議,任由百官在下面吵個天翻地覆,在吵著吵著的時候,就會腦子突然靈光一閃,分辨清楚誰說的正確。
崔浩帶來的道士寇謙之說這便是“天子”的能力,有明辨是非之力,只有“天命之人”才有,拓跋燾對此不置一詞,但心中卻有些相信這能力確實是天授的。
此時也是如此,一群大臣正在吵吵鬧鬧,古弼脫口而出“他已窮途末路有何好苟延殘喘”的話突然點醒了他。
拓跋燾開始將自己代入赫連定,想象若是自己到了這般境地,該如何去做才行。
在某種意義上,赫連定和拓跋燾是同一種人,都不服輸,又個性倔強,拓跋燾只想了一會兒,便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拓跋燾一拍大腿,站了起來。
“赫連定想降,但他想要有尊嚴的降,他等著我去請他來魏國為將!”
拓跋燾在廷議時抽風也不是第一次了,拓跋燾跳起來大叫,古弼的不悅立刻就從崔浩轉移到拓跋燾。
“陛下,你又想什麼就要做什麼了!他如今只是一亡國的王族,怎值得你親自去請!”
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畢竟成王敗寇,就算赫連定再厲害,也絲毫不能和拓跋燾相提並論。
可拓跋燾不這麼想。
“話不這麼講,想當年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我若是赫連定,真到走投無路之時,也不願意別人把我當成敗家之犬,肆意輕視。我是赫連定,我也會表現出自己的可用之處,然後尋個好價錢把自己賣了。他是夏國的柱石,如今又成了唯一的皇帝,自當值得我妥善對待。”
拓跋燾從心裡佩服這位平原公,臉色也帶出一絲感慨。
“想他全家老小死於非命,國不成國,家不成家,身上繫著夏國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