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畢業作品沒錢拍(第1/3 頁)
儘管沙墨鄙視尹子雄,但尹子雄大方的呲牙得瑟著。
之後徐號豐在臺上接受了電影學院的傳統洗禮:凡是來電影學院放映的影片,電影學院的學生都會毫不客氣的提出尖銳的問題。
尹子雄也知道這電影有多少的問題,但這並非壞事。
徐號豐以前就是一電影評論家,喜歡寫點影評,抨擊一下某某電影不夠藝術,不夠深度之類的。但徐號豐有個優點,不像別的評論家總喜歡bb,指責這個,指責那個,從不自己下場。
徐號豐當了數十年的作家後,寫了多年的影評,他覺得自己要下場用實踐證明什麼叫藝術。
於是考了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再之後留校任教,再之後,他要用行動來告訴別人,武俠片也可以很有內涵,也可以有深度,也可以很藝術。
當然,《倭寇》有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堪比爛片導演,拍得有些幼稚與不合理。但事實上,徐號豐也是新人導演啊,雖然他是電影學院的老師,但他之前沒拍過電影啊,雖然有拍過一部寫意式的愛情片,但……算了,那部電影不提也罷。
誰第一次當導演就能當得特別好的?不多吧?
先不說幼稚的部分,其實《倭寇》這部電影企圖心很大的,導演想表達的,想呈現的東西還是很有特點的。
他也犯了許多文藝電影導演的通病,比如總在影片中故作高深:我這裡有幾層含義,這裡又暗諷什麼,這裡用了什麼語鏡,這裡又用了什麼高階手法……
許多文藝導演還有另一個通病:就是觀眾沒看懂影片在講什麼,故事都沒講好。其實這不是他們不會講故事,而是他們接受的電影教育就是新浪潮的理念:電影要去故事化。這種理念害了中國一代導演,第六代幾乎全死在這上面了。
在講故事上徐號豐沒犯這個錯誤,畢竟他是作家出身,講清講好故事這是基本功。
所以,徐號豐所有的電影,故事講清楚了,只是不夠精彩,但至少看得明白是個什麼故事。這是他與其他文藝導演的一個很大的區別。
而且之後的徐號豐一直在鑽研武俠功夫類電影,是個非常專一的學者,還被他研究出了一些東西。
所以說,他比那些只會在報紙刊物以及網上瞎bb的評論家要強許多倍了。
當然,這是尹子雄站在數十年後這個時間維度上去看徐號豐,這是個不錯的導演,是個肯真正研究電影又願意實踐電影的導演,不是隨便瞎bb的。
就是有點廢投資,沒一部收回成本的。
交流在爭議中結束的,其實尹子雄一直在神遊,沒怎麼在意中間的過程如何激烈。
主要是尹子雄他在思考接下來如何去大幹一場的事情,因為從2010年開始中國票房就起飛了,開始持續高增長,這種高增長一直要持續到2018年。
2009年全年票房才63億,2010年立馬就增長到了1017億,將近一倍的增長率啊,11年衝到了131億,前世的歷史上12年會到170億,然後一直漲到2018年的609億。
電影的高增長也帶動了電視劇、綜藝、小說版權等一系列的娛樂業的蓬勃發展。
這是一波非常大的紅利啊,誰能在這數十年間抓機遇,那就會在娛樂圈真正站穩了腳根。
這一波發展浪潮的根源在於2011年,中國接受wto裁決,將於3月19日前開放娛樂產品市場。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高層在2009年就開始研究,2010年實施了《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所以,票房從2010年開始爆發了,因為放開了好萊塢大片進來了,每年至少二十部。
任何行業爆發最先反應過來的是業內最接近政策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