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2/2 頁)
,粟裕也加倍地完成了任務。國民黨軍在江北的防線被完全粉碎,其在全國最主要戰場的絕大部分兵力被殲滅,關內國民黨主要軍事力量被打垮了。
粟裕1948年5月即預料,如果人民解放軍在中原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並且在數量上技術上取得優勢,戰爭形勢即可急轉直下,也將推動政治局勢的迅速變化,革命的全國勝利即可迅速到來。後來的戰局發展,證明瞭粟裕8個月前的預見是極為科學的。
淮海戰役第一功臣(下)(15)
然而,儘管歷史、文學及影視作品對淮海戰役多有書寫,但以訛傳訛之處也不少。囿於多種原因,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巨大歷史功績,長時間裡基本上被貶低、轉移、磨滅、淡化。孤立地看待、評價粟裕1948年9月24日提出的淮海戰役建議並割裂開來稱之為&ldo;小淮海&rdo;便是一個例子。
其中一個原因是粟裕本人的一貫謙虛、低調,正如他早於1945年8月在蘇浙軍區一次領導幹部會上所說的:&ldo;有成績有功勞的同志,則不應因此而自滿與驕傲,而應該一切都歸功於黨,歸功於全體同志,因為革命工作做出成績,這並不足以自誇,而正是我們應有的責任。&rdo;淮海戰役結束後的1949年1月20日,粟裕在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說:&ldo;淮海戰役確實是一次偉大的戰役。我們取得了勝利,這是因為有黨中央、毛主席、朱總司令和總前委的正確領導,後方黨政軍民的全力支援。&rdo;1949年11月,華東軍區副參謀長王德專程到北京請示粟裕,與奉史達林命令到南京瞭解淮海戰役勝利原因的蘇聯大使尤金說些什麼,粟裕告訴王德要有四個突出:突出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導;突出總前委常委首長的正確指揮;突出廣大指戰員英勇頑強;突出華東人民,特別是山東人民全力支前。1977年10月21日,粟裕與南京軍區(原華東軍區)文化部創作《淮海大戰》劇本的作者交談時,指出:《淮海大戰》應突出&ldo;大&rdo;,應寫老一輩革命家。到20世紀80年代,粟裕談到淮海戰役時又說:&ldo;淮海戰役的大題目,要請小平同志來談&rdo;。面對淮海戰役的巨大功績與榮譽,謙遜的粟裕從來不提及自己的作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