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2/2 頁)
關於日軍裝甲部隊在上海的戰鬥,中日雙方都有較多文獻進行描述。日軍參戰的裝甲部隊,前後期分屬不同部隊。在戰爭後期日軍投入戰鬥的是重見伊三雄指揮的獨立戰車第二部隊,使用從法國進口的雷諾nc-17戰車和日本自製的89式戰車,多次充當了衝鋒陷陣的角色,也在戰鬥中成為中國炮兵重點打擊目標,頗受損失。這一階段中國軍隊與日軍裝甲部隊的戰鬥,薩曾在《火焚巨獸》(收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書中)一文中結合日本史料進行過詳細分析,在此不再贅敘。
日軍在戰役前期對中國軍隊頗為輕視,投入戰鬥的戰車為海軍陸戰隊輕裝甲車隊,指揮官為世川濤平大尉,使用車輛型號為英制-25輪式裝甲車。這種車輛是日軍感到駐上海的陸戰隊在市區的戰鬥中缺乏重灌備而於1931年從英國購買的,共計10輛。在初期作戰中,由於十九路軍各部缺乏與戰車作戰的經驗,這種狀似甲蟲的裝甲車曾給中國軍隊造成重大殺傷。
這是《朝日新聞》描述介紹十九路軍工事的報導。這種塹壕戰後來成為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重要手段。
這種車輛本為英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機場警戒和殖民地防暴任務而開發,儘管適合城市巷戰,但火力與防禦在正規軍的對抗中都稍顯差強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的戰鬥中,並非僅僅日軍出動了裝甲部隊,中國方面的戰車部隊也曾登場,構成了戰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日本海軍陸戰隊使用的維克斯-25輕裝甲車,重25噸,裝甲厚度55毫米,頂部設有國形炮塔,內裝備762毫米k-1重機槍兩挺(向後方也可裝備兩挺但一般不裝)。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