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2/2 頁)
。
那些文字和2‐2‐4‐8幾個數字都深深地刻人冰面,太陽斜斜地照著,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我想像巨碑的發現者塞恩&iddot;西亞遜是如何抬頭仰望這怪異難懂的文字的。
行進,向更深處推進,引導人們向外。這是個很好的信條。
我又想起了父親說的話:他們沒有一人簽上自己的名字,真令人不解。
說得真對,我想。如果戴維達夫探險隊真的在此建碑紀念,他們為什麼不說明這一點呢?在我看來他們必定會說明身份,這樣於理才說得通。否則這些話不是故意要弄得神秘莫測,其目的不是明明白白地要讓人猜不透嗎?
我繼續沿冰柱圈外沿走著,並用手輕輕觸控了一下一根三角形冰柱鋒利的稜角,然後就來到了那根塌碑散落的碎冰塊旁。每道裂口,每一片碎塊的痕跡看起來都非常新鮮,有些鋒利得像是碎裂的黑曜岩。
冰在絕對溫標70度時異乎尋常地堅硬、易碎,被什麼東西……這東西是流星,還是建築工具,我們在今後幾周內無疑將查個水落石出……一碰就碎成了幾十片並向圈內方向倒去。
我看著一塊半透明的冰(有點像霍姆絲家起伏不平的玻璃牆),覺得破裂應發生在不久之前。在這樣的低溫下冰的升華速度確實非常非常慢,但也不是全然沒有;而我除了尖利的黑曜岩稜角外任何痕跡也看不出。我不知道那些科學家對此會有何說法。
然後我繼續往前繞圈,隔一陣就蹦跳一陣,像障礙滑雪一樣在冰柱構成的弧形中左繞右繞,那情景就好像我是在11歲生日時見到了這些巨碑。
每轉到一個不同的方位,陽光和陰影的作用也會隨著變化,這使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冰柱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