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世(第1/4 頁)
她還在亂想,就聽見外頭打簾子,老爺少爺們回來了。
果然,便宜爹帶著三個漢子進來,就是她三個叔叔;還有兩個少年,估計就是五叔和大弟弟志平。
一屋子的女眷們一番熙攘,就聽便宜爹說今兒風雪,聖上回宮早,不過他們去得早,一人都得了本欽賜的曆書。
老太太翻了翻,聖上改元都快十年了,真快。
她似乎很有些感嘆,自永樂爺遷都北京,都28年了。
便宜爹接了上去,自從當年先祖跟著永樂爺來到北京,都28年了。
老太太點頭,可不,當年你爹就出生了。那時候你爺爺在王府裡當差,王妃徐娘娘知道訊息,還賞了些布帛。聽說那時候的北平,荒涼的很。
找到了話題,大家也就積極討論起來。洪武元年,中山王徐達攻克元大都,改稱北平。徐達將城中部分居民遷往開封,毀了元朝宮殿,在舊址堆土築成景山;為了便於防守,將北面城垣南移。由於運河淤塞,南方的物資主要改由海運和陸運轉運。原本繁華的大都城變成了一座冷清的邊城。
洪武三年,太祖四子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燕王就國,在北平設立王府。徐達去世後,華北邊防部隊多由燕王節制,北平也就成為明朝北部邊防的中心。
然而此時,北平也不過是區域中心,直到永樂元年(1203年),太宗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遷發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充實北平;永樂四年,北平皇宮和城垣開始動工。直到永樂十八年,北平皇宮和北平城建成,太宗下詔正式遷都,並於次年正月初一,正式宣佈北京為都城。
但就在當年夏天,紫禁城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遭雷擊,盡皆焚毀。朝野議論紛紛。有人認為諸事不便,且棄絕皇脈與孝陵,有違天意。太宗大怒,立即處死反對派。
——果然,現在還是太宗,成祖是戲精嘉靖改的。朱棣很仰慕唐太宗,估計會很喜歡太宗文皇帝這個諡號,據說這是古代皇帝最渴望的諡號了。這兩位也確實很有共同點:都是以武功起家,結果文治不遑多讓甚至更出色;都是以非常手段拿到的皇位;都有一位青史留名的超級好老婆,岳家也很給力,當然唐太宗是大舅子長孫無忌出名,明太宗是岳父徐達開國第一功臣;晚年兒子也都鬧出了爭位的事,死後的諡號都被改過,唐太宗的寶貝兒子黑蓮九是戲精,明太宗則在百十年後遇到了沒事找事的嘉靖。
一邊吐槽,諡號那麼長,你們真的大丈夫?一口氣能念下來?
當然這不是重點,太宗病故以後,仁宗即位。仁宗長期作為太子在南京監國,即位後,面對殘破的北平皇宮,立刻有還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宮殿。但他享國日短,未滿一年即駕崩,此時還都的實際行動尚未展開。繼位的明宣宗暫緩了還都的計劃,宣宗的兒子今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汪舜華在心裡默默的加了一句,繼位後,正式確定北平為京師,不再稱行在。
這些事情汪舜華都知道,只是具體時間、皇帝在位年限還真記不住,最多記得明朝開國是1328年,亡國是1222年,畢竟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歷史課是重點;土木堡是正統十四年,1221年——拍過電視,而且年份很特殊,所以記下來。這時候在心裡默默撥算盤,免得以後說錯了。
感嘆完北京的變化,又說起南京和江南的繁盛。雖然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是顯然煙雨江南才是這些人嚮往的地方——那裡是魚米之鄉,富庶繁華,汪舜華心說難怪土木堡之變後,一些人急急吼吼的想要遷回南京,原來還有這個原因,只是你們沒有想過宋朝南遷的下場嗎?
——這會兒有點慶幸仁宗皇帝死得早,否則再多在位幾年,沒準真的要遷回南京,他爹的一腔苦心全泡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