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劇變(下)(第1/5 頁)
八月十六日,英宗命袁彬作書,遣千戶梁貴回京取九龍蟒龍、叚匹及珍珠六託,金二百兩,銀四百兩去賜也先。
土木堡距離北京不到180公里,袁彬天沒亮就騎上快馬出發,當天下午,就抵達北京。
立刻,京城轟動了。
皇帝出征在外,京師自然戒嚴。羸馬疲卒,不滿十萬,人心恟恟,百官皆集闕下痛哭;同時請皇太后升殿,商議善後事宜。
孫太后腦袋是懵的,她也剛接到戰敗的訊息,和錢皇后大哭一場,馬上下令盡收宮中金寶、文綺等送至也先營中,以贖取皇帝。
這時候群龍無首,她被迫站出來,還是忍不住淚下。
站在她身邊的除了駙馬焦敬,還有郕王。
他本來在家裡守著兒子的屍體。按道理幼兒夭折,應該早點下葬;但他現在要打官司,只能停在家裡,好在陰雨連綿,氣溫驟降,遺體還好,但要等到皇帝回來,還是不太可能,於是讓人用冰鎮住;汪舜華已經哭得沒有眼淚了,他也沒辦法再罵她,默默垂淚而已。
戰敗的訊息傳到北京,太后召他火速進宮的時候,他一樣如雷轟頂,不知所措。
回頭看了眼汪舜華,她還是跪在地上,目不轉睛的看著兒子,彷彿這世界,與她無關。
直到進了宮,見了太后,郕王仍然不敢相信,80萬大軍,滿朝精銳,怎麼說敗就敗了?
但現在顯然不是哭的時候,眼看著皇帝被俘,敵軍大兵壓境,還是想想怎麼辦吧!
很多人趁機提出南遷,為首的就是侍講徐埕,當然他還有個名字,徐有貞。
徐珵字元玉,號天全,吳縣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他多智數,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研究。曾上言兵政五事,歷史上因謀劃英宗復位,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誣告殺害於謙、王文等,獨攬大權。因與石亨、曹吉祥相惡,出任廣東參政。後為石亨等誣陷,詔徙金齒為民。亨敗,得放歸。成化初,復官無望,遂浪跡山水間。
禮部尚書胡濙站出來:文皇定陵寢於此,示子孫以不拔之計。
兵部左侍郎于謙排眾而出,聲音振聾發聵:欲遷者,可斬!為今之計,速召天下勤王兵,以死守之!
他的聲音很是悲憤,你們已經忘了,宋朝南遷的下場嗎?
郕王呆了,看著眼前這個精幹的小老頭,突然覺得這人從頭到腳冒著浩然正氣,令人不敢逼視。
他沒有監國,平時為了避嫌,也沒怎麼和朝臣接觸,雖然逢年過節群臣要給他朝賀,也就是走程式照面的事情,他也不會問誰是誰。
因此,他不由自主的轉頭,拿眼睛問大太監金英,這人是誰?
金英稟告,他就是兵部左侍郎于謙。
于謙?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于謙?
郕王腦袋裡一下子浮現出許多東西,但最清晰的居然是汪舜華。
汪舜華喜歡他的詩。
但現在沒有時間容他細想。
文淵閣學士陳循也說:於侍郎所言極是。
於是大家紛紛贊成於謙的主張。
但此時孫太后還是懵逼的,她轉頭問心腹太監李永昌。
李永昌回答:陵廟宮闕在茲,倉廩府庫、百官萬姓在茲,一或播遷,大事去矣!獨不見南宋乎!因指陳靖康事,辭甚切。
他這一說,不僅郕王咬牙,下面百官也紛紛掩面,紛紛出班進言:不能南遷,必須固守!
孫太后沒有說話,只是唔了一聲。
戰敗的訊息頃刻間傳遍北京城,百姓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