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尾聲(四)(第2/8 頁)
凡事也就不計較了,錦鸞反倒是憐愛的看著這些貌美如花的小姑娘們。
微霜淒淒金井欄,城頭月出凍雲殘。
玉樓高對蓬萊雪,誰道宮中夜不寒。
祐桓的皇后程月仙,字德卿,師從科學院女院士王慧蘭,還跟米應德學過繪畫,不能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能騎射,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她的父親程敏政曾經毫不掩飾的誇耀:「吾兒於書無所不窺,工詩古人辭,尤精天算,貫通中西。自古才女如謝道蘊、左芬之屬能為詩,未聞其能文章;曹大家續漢史,宋宣文傳周官,未聞其通天算。吾兒以一人兼之,可不謂彤管之杓魁、青閨之收並乎?」並揚言「此足以門戶之託,何必男子」;於皇后也誇她「六藝旁通,博而能精」。
處在這樣的時代,明朝士人天生就張揚著教化萬方、博採眾長,探索宇宙、窮根究底的雄心壯志。
東西方站在了同樣的起點上,甚至東方憑藉深厚的歷史底蘊、開放包容的社會風氣、廣闊無垠的國內市場領先一步。
祐桓自來對天文地理頗感興趣。他的舅舅重新發現了這個世界,但疆域太大,對自己名下的疆土到底是什麼樣子、有什麼樣的氣候、物產等等,卻沒有人能夠說得清。因此,他命襄國公郭嶽主持編撰了《武備志》,全面總結目前的軍事裝備和人員訓練、戰略戰術成果,刊發全軍;命科學院院長李兆先主持編撰了《天工開物》,全面總結當時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命慶國公於承業修撰了《農政全書》,全面總結農業政策和農業技術,還貼心的附上草木野菜可資充飢的植物400餘種;同時,新的藥材和藥方出現,需要完善藥典;新的星辰發現,星象圖、航海圖需要更新;此外,先帝編修的文學總集、《四庫全書》,要派人抄錄,發放各省;要優中選優,編撰《四庫萃要》,刊行全國;這麼多書籍,查詢不方便,可以仿照《太平御覽》的做法,重新編撰一部類書,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開,凡天文地理、人倫規範、文史哲學、自然藝術、經濟政治、教育科舉、農桑漁牧、醫藥良方、百家考工等等,都要囊括進去。
從太子時期他就沉溺於農事,那些新奇的物種總讓人驚喜。孝宗認為太子能知稼穡之艱難,必能撫恤百姓,因此相當支援。
在一大批農學精英的輔佐下,他甚至在端本宮種出了水稻;也就是在他執政時期,雙季稻在江南地區得到普及;玉米、紅薯、土豆等新作物擺上普通人的餐桌,農作物的套種、間種技術日臻成熟。
除了腳下的土地,天上的星辰同樣令人著迷。他甚至用最新的望遠鏡發現了幾顆星星,皇后則更加潛心於日月星辰規律的探索。
有一年帝後同行,皇后對他說:「今年將有澇災,要早做準備,讓百姓種高杆作物」;隔了一年又對皇帝說:「今年將會有旱災,應該種早熟作物。」後來全部應驗。
皇帝不解,她解釋:「妾看見螞蟻群從窪地紛紛移往高阜,推測有澇災;看天上的雲常常呈現魚鱗狀,沒有出現圓錐形的雨雲,就推測將會有旱災。」
紹治三十年,他以「先帝親政三十年而禪讓,朕有何德,敢越父皇紀元之數。」於是提前禪讓太子。
退位以後,他就全身心沉溺於科學觀察研究。這也成為後代皇帝退位之後的共同愛好:處在科技發展的時代,每天都有新鮮的事物產生,值得他們去研究探索哪怕把玩。他在九年後去世,享年六十五,廟號顯宗,追諡莊。
因為帝後的喜愛,天文學進步神速,一大批著述相繼出版,其中包括《天體執行論》,它的作者哥白尼也來到了明朝。
英諾森八世之後,史上最具爭議的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當選。他也不僅生活奢靡、任人唯親;而且野心勃勃、殘忍冷酷。他頒布聖諭,禁止印行未經教會審查的書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