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御史謝昶昌(上)(第2/3 頁)
目!
許多城鎮為了防禦和安全考慮,在一些村落及城池中,街道狹窄且曲折,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居民的防禦和安全。狹窄的街道和曲折的佈局使得外人難以進入,從而保障了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古代城鎮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街道的寬度設計主要是為了方便馬車的通行。通常情況下,街道的寬度足以容納兩輛馬車並行,這樣的設計既滿足了交通需求,又避免了過寬的街道帶來的資源浪費。
明朝文人沈德符就在《萬曆野獲編》說:“街道惟金陵最寬潔,其最穢者無如汴梁。雨後則中皆糞壤,泥濺腰腹,久晴則風起塵揚 , 顛面不識。若京師雖大不如南京,比之開封似稍勝之。”
看看,大城如此,何況小城也!
就說當今的京城,兵部尚書的王廷相這麼評價北京的街道:昨雨後出街衢,一輿人躡新履,自灰廠歷長安街,皆擇地而蹈,兢兢恐汙其履,轉入京城,漸多泥濘,偶一沾濡,不復顧惜。意思是:雨後穿著新鞋子上上朝,從灰廠到長安街,因為怕泥水沾到鞋子上,一直躲著走,等到了京城,鞋上泥濘越來越多,也就不再管它了。
,!
《燕京雜記》便記載:“人家掃除之物,悉傾於門外,灶燼爐灰,瓷碎瓦屑,堆積如山,街道高於屋者至有丈餘,人們則循級而下,如落坑谷。”各家各戶都把家裡的雜物堆在門外,灶燼爐灰,瓷碎瓦屑,好像小山一樣,人們從此經過,就如同上山下山一般。
這樣的汙穢之地直到大清時期的維新派鄭觀應說:“餘見上海租界街道寬闊平整而潔淨,一入中國地界則汙穢不堪,非牛溲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隨處可以便溺,瘡毒惡疾之人無處不有,雖仆地皆置不理。惟掩鼻過之而已。”
哎!這能是一聲長長的嘆息,古裝劇裡一塵不染的街道都是假的、假的!
所以說為何古人頭上身上很容易長瘡等疾病,瘡毒惡疾十之八九,其公共衛生條件實在是太差,要說公共廁所在京城直到一九九零年也沒有。
而看到的古鎮面貌,全是青石板鋪地,像這一種城鎮在古代是很少的,有的也只是一小段而已,根本改變不了汙穢不堪的場景。
謝御史站在平安鎮的平安大道上,直接懵圈了,平整的道路上,沒有泥濘也沒有汙水橫流,來回四車道的平整水泥大道,中間還有綠化相隔,馬車驢車右去左來。在一些工坊作坊白牆上寫著許多大字標語,上有“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謝御史站在標語前良久沉思著。再走幾步看到上寫著“公共廁所”往前三十米的牌子,猜想著這又是什麼新去所,從文字上理解是出恭的地方,難道 。想到這裡又加緊了步伐,又是一面白圍牆上寫道:“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
此時天色漸暗,只見不遠處,有一輛四輪馬車舉著一個高高,在馬路中間的綠化隔離帶中的長杆子上掛燈,這種氣死風燈雖然不是很亮,卻把整條街帶來了生機。
謝御史沒有直接去平安府遞帖子,而是去客棧住了下來,要微服檢視一下。這客棧的名字也很特別(新大地客棧)也跟其它地方不同,在平安大道上,四層樓的房子,後院建有驢馬棚,有草料場,可以停大車,馬車等,住的客房從二樓起到四樓,底層是茶館,早中晚提供簡單的餐食。
簡單的餐食為湯麵及米糕點心之類,沒有炒菜饅頭米飯,也不賣酒。
客房中間走廊,兩頭是窗戶,便於採光,兩邊的房間數為七間跟八間,進入房內是一個客間,四周擺放著一排沙發椅及茶几,左邊房是大床,右邊房是洗漱間,有淋浴及陶瓷大浴缸,傳說中的恭桶是一隻陶瓷抽水馬桶,拉動上面吊繩就會有水沖洗乾淨,還有那個潔白陶瓷做出來的洗漱盆上面的水喉,一擰就出水,最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