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兩人又一齊笑起來。
雖然江琬年紀小,可兩人交流起來卻十分順暢。刺史夫人不覺間將她當成了同輩人看待,就問起她的來歷。
這也是時人的習慣,可不似現代人注重隱私。
古人若要與人相交,說查對方祖宗十八代可能誇張了點。但問一問姓名來歷出生地,宗族名號等等,那也都是尋常。
江琬就道:「家父清平伯。」
刺史夫人頓時眉頭微皺,看江琬的眼神帶了疑惑。
江琬不緊不慢地解釋:「十三年前通州戰亂,家母在鄉下避禍,生下小女後不意將小女與養母家的女兒抱錯了。」
她如實解釋了一番自己的來歷,聽得刺史夫人又恍然又驚奇。
「那……」刺史夫人的關注點明顯與徐翁大不同,她立刻就問,「所以說,如今在京城的那位,京城第一姝,她……本該是農戶女?」
刺史夫人也熟悉京城貴女圈,聽過江元芷的名號。
一下子就只覺得刺激無比。
老天爺,驚天八卦!
江琬可不會為江元芷粉飾,只說:「前不久,劉媽媽手持伯府名帖到了通州,在我養母家接到我。如今,我與媽媽正要回京。」
劉媽媽立刻上前,從懷中取出名帖,雙手捧舉道:「此乃伯府名帖,請夫人過目。」
接著羞愧道:「也是老奴無用,此前偏帶小娘子去福林寺上香,豈料那馬車中途失控,我與小娘子墜崖落水,卻是與其餘家下人失散了。」
又說:「若非搭上了過路行船,順水來到了建州城,此時還真不知該如何是好呢。」
刺史夫人就如聽傳奇故事,一下子竟不知是該稀奇好,還是該嘆息好。
她身旁近僕接過劉媽媽手上的名帖,刺史夫人翻開看了,又還給劉媽媽,道:「那二位如今是何打算?是繼續回京?只二位獨行的話,只怕不易吧?」
江琬就說:「我打算寄信給父親,請他再派人來接的。」
這種操作讓刺史夫人啞然了片刻,一時哭笑不得:「你這……唉,你這孩子,昨日你便不該走。既救了我家小郎,留下來說說你的難處,還怕我家不幫你麼?」
剛才她還感覺到江琬成熟懂事,舉止不凡,能跟自己平輩論交呢。
可這會兒,她又覺出了江琬的天真來。一時再看眼前的小娘子,就不免多了幾分憐惜。
身世坎坷也就罷了,難得她還不卑不亢,不驕不躁,心地善良又不圖回報。
刺史夫人對江琬的喜歡頓時飛速拔高,又要邀江琬到她家去。
「先休整幾日,回頭我使人送你們回京便是。去信也不耽誤,回去我便親自修書一封給伯夫人!」
這個方案好嗎?
說實話,是頂好的了。劉媽媽聽了,簡直都恨不得立刻就替江琬答應下來。
江琬也不是不識好歹之人,當下道:「夫人願意寄信給家母,免她擔憂,小女自然感激不盡。只是暫住夫人家,這卻太過叨擾,還是不必了。」
見刺史夫人還要勸說的樣子,她又道:「我身旁也無長輩,卻單住到夫人家去,其實不妥。真要做出來,旁人只怕便要笑我不在父母身旁長大,缺乏教養呢。」
說著,微微露出一絲無奈的笑意。
建州刺史出身英國公府,家中長輩都在京城公府裡。他與夫人都還年輕,膝下也只有小郎君一個孩子,江琬要真就這樣住到他們家去,確實不好說。
現代社會都還講究一個不要帶閨蜜與老公同住呢,又何況古代?
刺史夫人便愁道:「那你這住在客棧,也不方便呀。不然,我叫我家郎君暫住幾日官衙,你還是到我家去!」
江琬就笑:「夫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