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2/4 頁)
乾應該在這個時候加冠,然而卻因為,右衛大將軍、順州都督、北平郡王阿史那什缽苾去世,而將日期又改了。雖然說從來卑不動尊,然而在加冠的時候死了朝廷重臣,多少也是有些晦氣,更何況別人覺得李恪和李泰的成長會給李承乾帶來壓力,但是李承乾自己卻並不在意。
他已經是太子,身邊圍繞諸多大臣,李恪和李泰如今還沒搬出宮呢,他有什麼好怕?更何況,現在他已經開始處理政務,李世民也並沒有因為他沒加冠就限制他,或早或晚並沒什麼區別。
於是,錯過了這個十月,再請太史局一卜算,時間就直接戳到了三年之後。
李承乾:……
雖然他不著急,但是也不能這麼坑他吧?然而李世民重視他,雖然嘴裡說著不能因為李承乾耽誤春耕,卻還是再三詢問吉日是否能夠更改,太史局那邊難得硬氣一次,於是時間就定在三年之後的二月。李承乾對此頗有些啼笑皆非,兜兜轉轉怎麼還是定在了二月呢?
裴瑄對此倒是無所謂:&ldo;三年之後你不過十六,我不也這時候加冠。&rdo;
李承乾忽然說道:&ldo;過了年之後,老三就要搬出去了,你們兩個倒是親近了。&rdo;
裴瑄面無表情:&ldo;我可不敢,否則說不定就要像之前那隻小小貓一樣慘遭毒手了呢。&rdo;
李承乾挑眉,想要問裴瑄是不是在跟他表忠心,然而想了想又覺得並不需要問,裴瑄之前對李恪恨之入骨他可是知道的,雖然現在裴瑄看上去態度曖昧,也被李承乾歸咎為裴瑄已經懂得隱忍。
於是,就這麼一個錯過,李承乾就再沒有機會得知裴瑄和李恪之間真正的恩怨糾葛。
貞觀六年,過了新年之後,因為李恪年歲漸長,終於是搬出了宮,住進了王府,對此李愔表現出了極大的抗拒,就差搬著東西跟李恪走了。
當然最讓他抗拒的是,他以後要搬去跟李治一起住,以前李恪還在宮裡,那麼他們兄弟住在凝雲閣並沒什麼問題,現在李恪已走,他自己住在這裡自然不合適,正巧李泰和李恪同年,他們兩個都搬了出去,李愔就被長孫皇后安排去跟李治作伴了。
李治今年已經四歲,還是個半大不小的糰子,李愔並不喜歡他,他對於嫡子似乎有種天然的敵意,也或許是因為楊淑妃灌輸了某些思想的緣故。
然而,李恪在臨走之前囑咐他許多遍不要跟李治起衝突,哪怕不喜歡也不要表現出來。李愔知道李恪是為他好,隨著年歲漸長,李愔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分不清是非黑白的孩子。
李恪以為他變成這樣是因為楊淑妃,然而李愔自己知道,他已經開始本能的對楊淑妃的話進行懷疑,楊淑妃跟他說過的那些,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裡,然而跟李恪呆在一起時間越久,他就越是發現,楊淑妃跟他說那些並不是真的望子成龍,或者是關心他,楊淑妃只是將他當成一個工具,一個媒介。
能夠實現她野心抱負的媒介,而直到現在,他才想明白,或許當初楊淑妃的死並不那麼簡單。
比起楊淑妃,李恪縱然會生氣會懲罰他,卻更像是一個關心弟弟的哥哥。李世民對他不夠關注,長孫皇后不是他親媽,而是他親媽的那個給他帶來的都是各種負能量。
在這樣一個讓李愔感受不到任何人情味的皇室之中,李恪就彷彿是李愔的救命稻糙。既能救命,又怎能放手?李愔唯一一次想要求李世民,就是希望自己的府邸能夠跟李恪緊鄰,然而等他想到李恪府邸周圍的情況之後,不由得臉頓時一黑。
李恪府邸的右邊是侯君集,這是老牌功臣了,而左邊則是裴瑄,李愔不覺得是侯君集擋了他的路,畢竟在李恪搬出去之前侯君集已經住在那裡多少年了,於是所有的仇恨就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