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2/4 頁)
好多東西,食物藥材應有盡有。沒有父親不喜歡兒子們手足情深的,尤其是他經歷過手足相殘之後,對於兒子們在這方面的教育就更加嚴苛,而李恪和李承乾這個度把握的也很好,雖然時不時的要互相比試一番,在李世民面前卻一直都是關係不錯的。
李恪眼睛一轉就嘲笑道:&ldo;大兄今天的功課肯定還沒做完!&rdo;
李承乾悄悄瞪了李恪一眼,李恪則躲在李世民身後偷笑,李愔看著兩位兄長眼裡頗有些疑惑‐‐總覺得兩位兄長看上去不是那麼和諧啊。
不得不說小孩子的直覺總是最準的,李恪和李承乾最想做的事情是互毆,才不想表現什麼兄友弟恭,哦,確切來說是李承乾想要毆打李恪,而李恪搞不明白原因,卻也不妨礙他反擊。
李世民事情多,並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兒子們說話,他在臨走之前特地囑咐楊淑妃要關照一下李恪,楊淑妃柔順的答應了,心裡卻有些擔心,李世民雖然沒有點出她作為母親的失職,但是話語裡的意思卻是很明白。楊淑妃也擔心這次的事情會影響李世民對她的觀感。
李世民走了,李承乾自然也跟著一道走了,李恪看著李承乾的背影心裡直嘆氣,要不是因為這貨他現在也不用處心積慮的一邊安撫楊淑妃一邊討好李世民,畢竟只有得寵的皇子才能在太子的步步緊逼之下還能翻盤,不得寵的就等死吧!
他還沒機會開始找系統呢,怎麼能被李承乾弄死?
李世民走了之後楊淑妃看著李恪溫言說道:&ldo;今日三郎就不要讀書了,好好去休息吧,六郎,不許鬧你三兄。&rdo;
李恪從容的對著楊淑妃點了點頭,然後就走了。只不過他雖然揣摩著楊淑妃的性格做了最好的應對,但是人心卻並不是那麼好把握的。
從小到大楊淑妃都非常明白母憑子貴,子憑母貴,而如今坦白來講,她的兒子想要憑母而貴其實也就那樣了,畢竟她身份敏感,但是她的兒子若是優秀,她也是能夠得到寵愛的。
可是如果那個優秀的兒子不是她的親生兒子呢?這根刺一直在楊淑妃心裡扎著,不是說親若母子就是真的母子了,更何況楊淑妃不止一遍的想過,蕭氏想要恢復大隋天下,是因為那個時候她就能登上太后寶座。
可是楊淑妃到時候卻只能是個公主,還是個寡婦,公主和太后……這兩個顯然是後面那個更加吸引人一點,那麼如果非要扶持一個孩子登上帝位,為什麼不能是她的六郎?楊淑妃在猶豫,這種事情並不是那麼好下決斷的。
幫助她下決斷的卻是李世民對皇子諸臣的分封,李世民登上帝位他手下的許多人是出了大力氣的,也是冒著生命危險的,於是在登上皇位之後,李世民直接就開始分封諸臣,其中得到最多的卻不是大家認知中的長孫無忌,而是裴寂。
以裴寂為首的六個人皆被封為國公,封戶以裴寂最多一千五百戶,其他人卻都只有一千三百戶,裴寂聖眷正濃由此可見。
而對於諸皇子的分封大家卻也在盯著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太子的位置了。
貞觀元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蝕之。
日蝕來了,長孫無忌沒有動,但是他手下的狗腿子卻立刻上奏疏表示日蝕定然是因為儲君之位懸而未決,所以還請聖人早定太子。
太子之位李世民早就有了腹稿了,並且太子的制服之類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既然有人上奏疏他就也順水推舟的準了。
冬十月癸亥,立中山王承乾為皇太子,同時徙封長沙郡王恪為漢王。
第21章
這一次分封李世民只封了兩個兒子,其中李承乾是太子自然沒人有意見,作為聖人的嫡長子,他不是太子誰還能做太子?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