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別死大殿,晦氣(第2/2 頁)
謝逾得坐鎮上京,那就只能是笙笙的堂兄前往了。
“謝逾,你可心中對順政郡郡守人選可有盤算?”
“前梁州順政郡郡丞沈贇,可堪大任。”謝逾不假思索,直接道。
顯然,謝逾早已有了答案。
沈贇?
蕭硯隨眼神中閃過清澈的茫然。
他毫無印象。
“那沈贇,現在何處任何官職?”
“回陛下,沈贇三年前便已借丁憂之名辭官,並無官職在身,此人大才,還望陛下不計前嫌啟用。”
謝逾聲似冰墜泉水,清清淡淡又坦坦蕩蕩。
許久未作聲,德高望重的齊首輔齊鈞不贊同道“陛下,老臣不以為然。”
“誰人不知謝督主曾對沈贇有恩,此人不妥。”
齊鈞畢竟是首輔,意見還是很有分量的。
基本上,齊鈞一開口,就代表的是內閣共同的意見。
“舉賢不避親。”謝逾淡淡道。
“沈贇曾為順政郡郡丞多年,熟悉郡內事務,又素有賢明,辭官三載有餘,仍有順政郡百姓懷念。”
“齊首輔,想舉薦誰?”
齊鈞皺眉,微微思忖“老臣舉薦張瑞明張翰林。”
“張翰林祖籍梁州,又是狀元出身進士及第,在翰林院打磨數載,從翰林院修纂到如今的侍講學士,從無差錯。”
內閣閣臣,心頭不由一跳。
齊首輔,這是要為張瑞明鋪路了嗎?
大乾的宰輔十之八九都出自翰林,齊鈞老了,已經開始為門生鋪路了嗎?
外派鍍鍍金,然後先入六部,再入內閣,延續齊鈞的權勢和輝煌
可身為閣臣,誰還沒有一顆當首輔的心。
首輔、次輔,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蕭硯隨對張翰林有印象,那屆殿試,他就跟在父皇身側。
那時,他尚且年幼,曾打翻了張翰林的墨汁。
饒是如此,仍處變不驚,被父皇親點為狀元。
入翰林院後,也曾作為夫子給他講學。
瞧著像是個人品端方,踏踏實實不出么蛾子的。
可他只見過張翰林做學問,沒見過幹實事啊。
一郡郡守,也算是一步登天。
他有些不太放心將明顯不太平的順政郡交在一個翰林手上。
謝逾看出了蕭硯隨的猶豫,接話道“這很簡單,直接將順政郡的郡丞也擼了。”
“劉何劣跡斑斑,郡丞必然為其效命。”
“張翰林畢竟從未處理過實務,想來齊首輔也不會放任張翰林在地方久留,那不如就冊其郡丞吧。”
謝逾一錘定音。
本來,那郡丞他有意留給沈贇到任後自行處置。
現在看來,計劃趕不上變化。
齊鈞推薦的人,不得不考慮。
尤其是,那張瑞明,的確是個可堪造就的良才。
地方鍛鍊幾年,對張瑞明來說大有裨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