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慈禧: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1/3 頁)
「聯軍開始向著內城湧入。」
「得到破城訊息的慈禧連個屁都沒敢放...。」
「將李鴻章留在北京與列強談判...。」
「自己灰溜溜的夾著尾巴就帶著載湉逃往了陝西。」
......。
大漢。
看著慈禧的操作。
劉徹十分不理解。
所以呢?
對列國宣戰的意義是什麼呢?
過過嘴癮。
然後國都都被人攻破了?
......。
「慈禧走後...北京城又一次遭到了列強的洗劫。」
「只要搬的走的...聯軍一個也沒留下。」
「等到聯軍搶過癮後。」
「就開始對北京周圍的地區進行劃分。」
「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得一塊殖民地。」
「九月,俄軍攻佔秦皇島、山海關。之後又集中龐大兵力,兵分五路佔領遼東地區。」
「十月,德軍統帥“瓦德西”率兵三萬人攻佔保定、張家口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無能,但是愛國之士大有人在。」
「就比如法、德聯軍在攻下保定,張家口之後,準備繼續侵犯井陘、娘子關一帶。」
「卻遭到“劉光才”所帶領的清軍大規模抵抗。」
「十幾日後,德法聯軍因為傷亡過重...才不得不放棄掠奪的想法。」
「而此時...李鴻章才敢露頭。」
「並向列強表示。」
「對外宣戰這事...是義和團乾的。」
「與大清毫無關係...不屬於大清在編人員。」
「隨後,為了討好列強,慈禧便下達了全力圍剿義和團的命令。」
......。
大宋。
趙匡胤不由得為慈禧鼓起掌來。
“好。”
“不愧是你,慈禧,你果然沒有辜負自己內戰內行。”
“外戰外行的名聲。”
“秦始皇要有你這內戰能力...六國最起碼早統一十幾年。”
......。
「這年年底,英、俄、德、美、法、日、意、奧以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十一國聯合向奕匡(大清親王,鐵帽子王)、李鴻章遞交了《議和大綱》共十二條。」
「清朝表示接受議和。」
「並於次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正月十五。」
「奕匡、李鴻章正式在《議和大綱》十二條上簽字畫押。」
「隨後,八國聯軍又要求清政府處死載漪、載瀾、載勳、英年、趙舒翹、毓賢、啟秀、徐承煜、徐桐、剛毅、李秉衡、董福祥等官員。」
「這些都是反抗過列強或者的罪過列強的清官員。」
「四月,列強又要求清政府嚴懲反抗過八國聯軍的地方官員..共計一百多人。」
「清政府全部接受。」
「五月,奕匡、李鴻章接受了聯軍要求大清按照華夏人頭數賠償聯軍入侵華夏的軍事損耗。」
「共計四億五千兩白銀。」
「五月中旬,各國陸續讓出已經佔領的華夏領土。」
「五月底....慈禧發報全國....。」
「表示要“量華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慈禧的這句話,意思就是衡量華夏的所有物力財力,能給就給,只要能討得列強的開心就行。」
......。
大清。
看到這裡。
康熙一口老血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