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5 頁)
主使兩軍交鋒兵器都用鈍了,戰士流血死掉,被俘虜,死去回不了家,他們卻因眼瞎的緣故,能脫身不去打仗,可以說是天神報答他們了。如今宋軍與楚軍相互圍攻,兩軍並沒有交鋒,宋國大臣華之與楚軍大將子反口頭達成協議各自退兵,雙方軍隊都完整地撤回,武器的鋒刃沒有用壞的。即使有登城的戰鬥,也沒有死亡的威脅。說善人得報應指的是登城守衛這段時間嗎?如果當時他們不瞎,也還是不會死。眼睛瞎不瞎,一樣能擺脫而免死。天神讓他們瞎了眼,對行善的人有什麼好處呢!在宋國缺乏糧食的時侯,瞎了眼睛的人家,難道能獨家富裕嗎?一起參與登城守衛的人家都交換孩子來吃,劈人骨來燒的時候,反而因貧困偏偏瞎了眼看不見東西的,卻成了天神報應保祐的人,真是違背了善惡的實際情況。或許是宋人父子以前正好自己因為風寒發病瞎了眼,楚軍圍城解除之後,失明碰巧自己好了。世人看見他們父子做好事,又用二頭白犢祭祀,宋軍與楚軍相互攻打,唯獨他們沒有登城守衛,包圍解除以後,他們父子的眼睛又都恢復了視力,就說這是修善的報應,得到了鬼神的保祐。
【原文】
20·8楚相孫叔敖為兒之時(1),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對其母泣。母問其故,對曰:“我聞見兩頭蛇死(2)。曏者出(3),見兩頭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4)。”其母曰:“今蛇何在?”對曰:“我恐後人見之,即殺而埋之。”其母曰:“吾聞有陰德者,天必報之(5)。汝必不死,天必報汝。”叔敖竟不死,遂為楚相。埋一蛇,獲二祐(6),天報善,明矣。曰,此虛言矣。夫見兩頭蛇輒死者,俗言也;有陰德天報之福者,俗議也。叔敖信俗言而埋蛇,其母信俗議而必報,是謂死生無命,在一蛇之死。
【註釋】
(1)楚相:即楚國令尹。孫叔敖:春秋時楚莊王的令尹。
(2)《新書·春秋》和《新序·雜事》,“蛇”下有“者”字,可從。
(3)曏者:剛才。
(4)是以:因此,所以。
(5)天必報之:下文言“有陰德天報之福者”,故疑應作“天報之福”。《新書·春秋》、《新序·雜事》,正作“天報之福”,可證。
(6)二佑:指孫叔敖沒有死和做了令尹。
【譯文】
楚國令尹孫叔敖是孩子的時候,看見了兩個頭的蛇,於是把它殺死並埋掉。回家對著他母親哭泣。母親問他原因,回答說:“我聽說遇見兩個頭的蛇的人會死。剛才出去,碰見了兩個頭的蛇,恐怕就要撇下母親死去,因此哭泣。”他母親說:“現在蛇在什麼地方?”回答說:“我恐怕後來的人看見,就殺掉埋了。”他母親說:“我聽說暗中有德行的人,天會以福佑報答他。你一定不會死,天肯定要報答你的。”孫叔敖終於沒有死,並做了楚國的令尹。埋掉一條兩頭蛇,得到二次保祐,天報應做好事的人,這是明明白白的。我認為,這是假話,因為看見兩個頭的蛇就會死,這是老百姓說的;暗中有德行的人,天會報答他福祿,這是老百姓的議論。孫叔敖相信老百姓的話埋掉兩頭蛇,他母親相信老百姓的議論,認為一定會有好報,這就是說人的生死不決定於命,而決定於一條兩頭蛇的死活。
【原文】
20·9齊孟嘗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嬰讓其母曰(1):“何故舉之(2)?”曰(3):“君所以不舉五月子,何也?”嬰曰:“五月子長與戶同(4),殺其父母。”曰:“人命在天乎?在戶乎?如在天,君何憂也!如在戶,則宜高其戶耳,誰而及之者(5)!”後文長與一戶同(6),而嬰不死。是則五月舉子之忌,無效驗也。夫惡見兩頭蛇,猶五月舉子也。五月舉子,其父不死,則知見兩頭蛇者,無殃禍也。由此言之,見兩頭蛇自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