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5 頁)
海�ㄈ舜窗煨旒一愎�А�1853年,美國公理會在福州創辦格致書院,法人在天津創辦法漢學堂。1864年,美國人在北京開辦育英學堂、貝滿女學堂,等等。到1890年,僅美國在中國所辦初等小學就有1032所,學生16310人,中等以上學校74所,學生3819人。後來,學校日益增加,學生人數也迅速多起來:
全國基督教會學生歷年增進表
材料來源 年 份 人 數
1877年教會大會記錄 1876 5975
1890年教會大會記錄 1889 16836
教會百年記 1906 57683
中國教育年鑑 1912 138937
中國教育年鑑 1915 172973
中國教育年鑑 1916 184646
中國教育年鑑 1917 194624
中華歸主調查 1918—1919 212819
中華歸主調查 1920 245049
(錄自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料》上冊)
19世紀70年代以後,國外教會又在中國陸續建立起一批高等學校,如美國人1871年在武昌建立文華大學,1885年在北京建立北京匯文大學,1901年在上海蘇州建立東吳大學,1904年在廣州建立嶺南大學,在上海建立聖約翰大學,美、英等1906年在北京建立北京協和醫科大學,1910年在南京建立金陵大學,在成都建立華西協和大學,1913年在南京建立金陵女子大學,1917年在濟南建立齊魯大學,1919年在北京建立燕京大學。1917年《中國宗教年鑑》對美英在華高等學校數及學生數統計如下:
國 別 高等學校 大 學 學生數
美 國 11 3 3776
英 國 18 1 3767
英美合辦 5 4 1949
合 計 34 8 9492
應該怎樣評價外國教會在中國辦的學校和培養的學生呢?長期以來,人們總是把外國教會一律視為帝國主義侵略工具,教會學校培養的學生一律視為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在華代理人。這些看法是否過於簡單化、情緒化了呢?我們不妨也聽一聽與我們持不同立場的西方學者的看法。《劍橋中國晚清史》對這一問題,闡述瞭如下意見:來華的傳教士中有些人,“由於擁有高階學銜和比較專門的興趣,他們與其說是牧師,到不如說是職業教育家”;“新教傳教士在十九世紀把西方科學傳入中國時起了主要作用”;“即使從這一較狹窄的意義來看,傳教士對於中國的改革思想和活動的影響也是一種多方面的現象。新教徒學校裡講授非宗教性的科目,還有新教徒出版物上介紹的西方和西方文化的知識,養成了一種有利於改革的氣氛。……有幾位傳教士,其中著名的是李提摩太、林樂知和李佳白,他們都成了中國的熱情宣傳者,並且和官場內外中國的改革派領袖建立了密切關係”;“大多數新教傳教士和相當數量的天主教傳教士本人就是婦女,……她們都是有文化的人,許多人在教會學校擔任教員,有些人被培養成醫生。此外,新教教徒中很多人明確信奉男女平等的原則”,這些對中國的婦女解放,也帶來積極的影響 。
近代知識分子與洋學堂的功過是非(5)
西方學者對待教會勢力入侵中國的這段歷史,自然有淡化和美化其祖輩侵略者行徑的一方面,然而他們所講述的某些歷史現象和所作的分析,也並不是一點道理沒有的。從根本上講,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具有兩個層次的意義,一是被侵略與侵略的關係,西方列強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