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頁(第1/3 頁)
收到臺灣慰勞電,李國輝等人感動得痛哭流涕。他們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都不必說了,國民政府終於又管他們了,他們找到了娘
1950年秋天,李彌到達泰北。他是坐船先到香港,在香港停留了一些日子,與一批舊部接觸之後,這才飛到曼谷,在清萊打扮成馬幫,到達泰緬邊境的孟板,在一家小布店裡會見了李國輝和譚忠。他不敢立刻就到李國輝等人駐紮的孟薩去。 因為李彌深知自己這個&ldo;新任總指揮&rdo;依舊是一個兵也沒有的光桿兒司令。他怕現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不肯交出軍權。如果李國輝和譚忠不肯交出兵權,那他可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的。不過幸運的是,李國輝和譚忠都是黃埔出身的正統軍人,得到了蔣介石的命令,就堅決服從,表示一定效忠校長和老長官,把軍權完全交出。
可是,有了組織,有了新任的總指揮,新的問題也來了。在淮海戰役中逃了一路,在雲南解放戰爭中又多次逃躥的李彌在得到指揮權後並沒打算帶著大家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或者帶大家去臺灣,而是非要反攻大陸。可此時的93師的弟兄們早就已經不想打了,長年的徵戰,使得國軍官兵只想早點兒回到一個安定的環境之中,但李彌堅決不答應。李彌想在蔣介石那裡要資本,便把這支第八軍殘部當成了證明自己實力的證據。休整一年之後,李彌要求93師反攻大陸。一開始,國軍攻勢迅猛,連奪四個縣城。但是,解放軍畢竟不是緬甸政府軍那樣的軟腳蝦,尤其是當時駐紮雲南的還是赫赫有名四野一部,統兵者更是後來十大將之一的陳賡,豈能由得一小股殘敵如此作亂?於是,在初時的猝不及防之後,3支解放軍師,數萬大軍迅速合圍。第八軍殘部就這樣落敗,被迫再次退回了緬甸。而此時的緬甸軍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議,決定由印度出兵協助緬甸軍趕走國民黨殘兵。這是一場惡戰,國軍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是慘勝。不過,國民黨殘兵以不足萬餘之力,硬是打敗了印緬聯軍,也算是徹底在中緬邊界站住了,同時也讓李彌大為興奮‐‐這貨在殘兵部隊反攻大陸的時候已經跑到了臺北,在其打敗印緬聯軍又再次返回‐‐李彌認為,自己殘兵不足3000餘眾,在一週內連克4縣,又再次打敗了印緬聯軍,說明瞭&ldo;雲南反共復國軍&rdo;的戰力是強大的云云。當然,這話也有道理,國軍打瞭解放軍一個措手不及,逼得對方緊急調派3個師數萬人才擺平,也確實顯示了相當的實力,而且,後來國內在昆明成立了軍區,還建立了軍校,也與此事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可以說,李彌對自己手頭上的部隊越來越看重了。雖然發覺無法打回大陸,可他發現,對於此時的東南亞來說,恐怕只用兩個師的兵力便可以橫掃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所以,他就想發展武裝,進佔緬甸全境,建立另一個&ldo;中華民國&rdo;,自任總統。
可是,發展武裝需要人,也需要武器
金三角一帶有人。光是從國內逃到緬甸的大批華人就足夠李彌組織一支上萬人的部人,兩個師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再狠一點兒,一個集團軍他也拉得起來。可關鍵是武器……93師殘兵打敗了印緬聯軍,威鎮東南亞,卻讓蔣介石在外交上很被動。老頭子雖然有心利用這支部隊建立一個反攻基地,可對這麼一支部隊他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尤其是93師還被共產黨給打了回來,並沒能在國內站住腳,所以,他原先的那股熱情已經淡了不少。因此,也就沒再大量的空運武器給李彌。
但是,老蔣小氣,張力卻覺得這事兒大有可為。
印度支那半島日後是個什麼情況誰不知道?別的不說,緬甸亂吧?柬埔寨亂吧?老撻亂吧?越南弄成那樣,後來都改革開放了,也沒聽說這三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