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酷吏政治既是武則天改朝換代的必要手段,也是必需的步驟。從武則天不出宮門、不用金戈便順利建立自己的大周王朝這一結果來看,這種政治手段無疑是成功的。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武周政權基本上鞏固了,武則天的酷吏政策也適可而止了。酷吏們就像是武則天手中的敲門磚,立號建制的大門一開,敲門磚的使命即宣告基本結束。結果周革唐命的第二年她就殺了索元禮和周興,此後對漸有尾大不掉之勢的來俊臣也加意控制,並一度貶黜。由此也就意味著她的酷吏政策的收斂。
此時,武則天的首要任務就是治國安邦,大展宏圖,實現她的偉大抱負和人生理想了。酷吏是柄雙刃劍,在為保護政權誅殺異己的同時,也殺掉了人才。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廣攬天下英才才是重中之重。正所謂&ld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do;,武則天充分利用了前朝的賢才以及來自各方的力量,精心打磨&ldo;武周&rdo;這塊社稷之石。她先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掂量著到底誰是可塑之才。曾經甘為自己赤膊上陣的侄兒們,一個個都在做著太子夢,國家靠他們怎能強盛得起來?一次武承嗣在武則天面前讒毀李昭德時,她作了這樣的回答:&ldo;吾任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勞,汝勿言也。&rdo;從此,武則天對武氏家族的倚重就不那麼一味孤行了。
於是乎,武則天大刀闊斧地在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她認為&ldo;九域之至廣,豈一人之獨化?必佇才能,共成羽冀&rdo;。她要求內外各級文武官員,都&ldo;各舉所知&rdo;,凡能&ldo;定邊疆&rdo;、&ldo;經邦國&rdo;的人才,&ldo;無隔士庶,具以名聞&rdo;。她還下詔,&ldo;內外九品官及百姓&rdo;都可&ldo;自舉&rdo;。凡被推薦和自薦的人,一律允許試做其官,稱為試官。武則天這樣做,自然為庶族地主廣開仕途,有利於打破關隴士族控制政治的局面。同時,她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特別是增加進士科,為庶族地主進入政權開了捷徑。唐太宗執政的23年中,共取進士205人,而高宗和她執政的55年中,所取進士達1000餘人,平均每年所取人數,比唐太宗時增加一倍以上。
要說武則天還真有容人之量,她不計門第,不避仇怨,不分性別,經常破格使用人才。
她手下的女官上官婉兒是被武則天殺掉的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兒,但武則天發現上官婉兒的智慧與文采,硬是將她留在身邊,加以重用。凡是批閱奏章、起草詔令的事情,很多都交給上官婉兒辦理。還有,初唐詩人駱賓王在徐敬業叛亂的時候,曾寫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討武氏檄》。此文筆鋒犀利、句句切中要害。當武則天看到&ldo;豺狼成性&rdo;&ldo;近狎邪僻,殘害忠良&rdo;&ldo;殺姊屠兄,弒君鴆母&rdo;等句時,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深為這樣的人才不在自己的手下而惋惜。在此期間,武則天提拔了許多棟樑之才。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名臣姚崇、宋璟、張九齡等,都是在武則天時開始被提拔起來的。因此,唐朝宰相陸贄讚揚武則天的用人說:&ldo;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者黜,才能者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rdo;
武則天少年時代曾在太宗身邊度過,耳濡目染過太宗從諫如流的大度胸懷。她深知&ldo;兼聽則明,偏信則暗&rdo;的道理,於是在登基後也效法太宗,讓群臣各抒己見,使群臣能暢所欲言,以集思廣益。她還在皇宮前面設立了東西南北四個箱子,分別接納老百姓不同的意見,從而瞭解百姓的想法,以求更好地施政。
太宗皇帝愛才尊才,在凌煙閣懸掛二十四功臣的畫像。武則天將這一傳統很好地繼成了下來。武則天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