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2/3 頁)
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
大東方伊斯蘭襲擊者組織植根於救國黨青年運動,創立者是薩利赫&iddot;伊澤特&iddot;埃爾迪斯,也名薩利赫&iddot;米爾扎貝尤格魯。薩利赫&iddot;伊澤特&iddot;埃爾迪斯出生於東南部的埃爾津詹,1984年創立大東方伊斯蘭襲擊者組織,旨在以土耳其為基地,建立跨越國界的伊斯蘭國家,具有遜尼派色彩,反對什葉派和阿拉維派,強調穆斯林的聖戰義務。大東方伊斯蘭襲擊者組織的成員主要分佈在伊斯坦堡和安卡拉,大都來自庫德人移民。20世紀90年代中期,大東方伊斯蘭襲擊者組織的暴力活動達到頂峰。1998年,薩利赫&iddot;伊澤特&iddot;埃爾迪斯和其他領導人被捕,薩利赫&iddot;伊澤特&iddot;埃爾迪斯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
土耳其伊斯蘭主義政治復興的主要力量是具有合法地位的蘇非教團。所謂的蘇非主義(sufis),系伊斯蘭教中的神秘主義。蘇非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本意為羊毛;蘇非主義的信徒常身穿羊毛粗衣,以示簡樸,故而得名。蘇非主義最初始於禁慾主義的生活方式,繼而融入神秘主義的思想傾向,至12世紀中葉以後逐漸進入制度化和組織化的發展階段,形成諸多蘇非教團。土耳其的蘇非教團,一部分恪守傳統主義,奉行非政治化的宗教原則;另一部分崇尚現代伊斯蘭主義,強調宗教政治化的信仰原則,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凱末爾時代,一黨制政府對於宗教勢力採取高壓政策,蘇非教團的政治活動主要表現為秘密的政治宣傳和非法的武裝叛亂。多黨制時代,蘇非教團參與土耳其政治生活的首要方式是與諸多合法政黨建立密切的聯絡,進而藉助於政黨政治的形式闡述和宣傳相應的宗教政治綱領。
拜克塔什教團(bektashiyyah)是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呼羅珊人拜克塔什在安納託利亞建立的蘇非教團,自15世紀開始逐漸形成完整的宗教組織和嚴格的信仰體系,社會影響隨之擴大。拜克塔什教團的主要特徵,在於濃厚的什葉派色彩,崇拜什葉派伊瑪目阿里,甚至將伊瑪目阿里與先知穆罕默德相提並論。奧斯曼帝國時期,拜克塔什教團與蘇丹近衛軍團聯絡密切。1826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平息近衛軍團的反叛後,拜克塔什教團遭到官方取締,直到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當政期間得以重建。1925年,凱末爾政府再度取締拜克塔什教團,禁止拜克塔什教團的政治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民主化程序的啟動和多黨制的政治實踐,拜克塔什教團開始活躍於政治舞臺,成為參與政黨政治的重要社會力量。多黨制時代,拜克塔什教團先後支援民主黨和民族黨。由於遜尼派是土耳其穆斯林的主要派別,隨著伊斯蘭主義的復興和伊斯蘭運動的高漲,具有什葉派色彩的拜克塔什教團逐漸被邊緣化,在中右翼政黨主導的政治舞臺,成為諸多左翼政黨爭取的物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