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第2/2 頁)
渡和民主化程序的啟動,經濟發展戰略出現從政府幹預的國家主義向市場化的自由主義變動的跡象。早在1947年,共和人民黨作為執政黨已經制定了自由化的經濟政策。進入20世紀50年代,土耳其政府強調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投資工業領域,同時建立土耳其工業發展銀行,向投資工業的民間企業家提供貸款。1954年,土耳其政府頒布《外國投資法》(foreign vestnt act)即第6224號法令,向來自境外的投資者提供諸多的優惠條件,開放國內市場,吸引境外投資者。土耳其貿易部長聲稱,我們的任務就是最大限度地為吸引國外投資提供便利的條件。來自美國、西德、法國和義大利的投資者接踵而至,現代工業部門成為外國投資者首選的投資領域。其間,私人企業數量和規模均呈大幅上升的趨勢。據統計,超過10人的私人企業,1951年為660家,1953年增至1 160家,1960年達到5 300家;與此同時,上述私人企業僱用工人的平均數從25人增至33人。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土耳其政府採取多項積極措施,包括對投資新興產業的私人企業家實行減稅政策和進口裝置的關稅優惠政策、向進口工業品徵收高額關稅以及向私人企業提供低息貸款,鼓勵發展私人工業,私人企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私人企業的產值急劇增長,私人企業的產業結構出現相應的變化。
然而,由於私人企業資金匱乏,技術落後,其在工業領域的投資存在諸多侷限。相比之下,國有企業資金雄厚,技術先進,儘管在體制上存在種種弊端,卻在推動工業化的程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冶金和化工領域獨佔鰲頭。1950年民主黨執政後,曾經許諾推動國有企業的私有化程序。然而,在民主黨執政的10年間,國有企業始終在工業化程序中佔據主導地位。國有企業大都屬於基礎工業和重工業,規模龐大,私人資本既無力收購,也難以控制。國有資本經歷了與國內私人資本以及境外資本融合的過程,進而在國有經濟領域形成一定程度的混合所有制。私人企業與國有企業的長期並存,構成土耳其共和國工業化程序的突出特徵。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