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2 頁)
王大媽帶她去看房,是一個兩進的四合院,院子還不小,五間正房,兩側帶耳房,東西兩邊各有三間廂房,正房和廂房都帶前廊,廂房南側也各有一間小的盝頂耳房,前排還有倒座房。
房主的親戚是一對六七十歲的老夫妻,姓劉,人挺和善,就住在東廂的一間房子裡,至於正房,主人走的時候傢俱什麼還留著呢,一直鎖著的。
「這房子挺大呀。」馮妙感慨。
「那是,清朝時候聽說是哪個當官的府上呢,後來謝先生買到手裡,在這裡住了三四十年。」劉大爺說著,指了指大門,「原本是個金柱大門,過去當官的喜歡那個,謝先生嫌太招搖了,才改了現在這個蠻子門。」
劉大媽說:「他們家搬走也二三十年了,你看我們老公母倆幫他們看房子,如今也聯絡不上他,房子這東西要沒人住著,沒有人氣兒撐著,它就容易破,你看看那個地磚都壞掉了,屋頂的瓦也修過幾回,我們年紀大了,本身又沒有退休工資,也沒錢幫他修補呀。」
馮妙聽明白了,所以老夫妻倆才想租出去,換點兒租金也好貼補用處。
馮妙租了一間西廂房,挨著的盝頂耳房用作廚房,這個耳房很小,原本應該是做儲藏室用的,放下鍋灶後轉個身的地方都不多了,可也能用,做飯洗衣都算方便。
房租倒是比馮妙預料的便宜,一個月七塊錢。這是1978年的春天,房主悄默聲的租,租客悄默聲的住,衚衕深處一片人間煙火氣。
老夫妻倆自己本身在院裡住,房子保持得還挺乾淨,老夫妻倆自己都沒提什麼押金的說法,馮妙主動預付了兩個月租金。
收拾打掃,添置了一個小煤球爐子和鍋碗瓢勺,22號這天,中午下班抽了會兒工夫,徐長遠和李志弄了輛腳踏車幫她推行李,馮妙就帶著倆孩子搬了進去。
下午接孩子回來的路上,倆小孩多少有幾分搬家的興奮,嘰嘰喳喳地問這問那。馮妙先領著他們去副食品店,買了半斤豬肉,一塊豆腐,一棵大白菜。
「媽媽,今晚咱們就能做飯吃了嗎?」二子興奮,他最關心的就是吃,這些天吃食堂吃的他都不喜歡了。
「能,豬肉燉豆腐,媽媽來的時候已經在爐子上熬了粥。」
「好哎!」倆小孩高興了一下,二子問,「那今晚能吃蔥油餅嗎?」
「下回吧,」馮妙笑道,「咱們今天剛搬家,按咱們老家風俗要吃豆腐,有福;吃白菜,發財。」
新買的鐵鍋,需要「開鍋」,馮妙回去就把豬肉的肥肉切下來,放在鍋裡小火慢熬,用筷子夾著肥肉把整個鍋仔仔細細油了一遍,滿屋子豬油的香味饞得倆小孩守著爐子不肯出去。
熱油鍋放置一會兒,讓它自己冷卻了,重新燒熱,把豬肉、白菜、豆腐一樣樣放進去炒,加水燉得入味。
「炒啥菜呢這麼香,」劉大媽一伸頭,看著小孩笑道,「這是你家倆孩子呀,長得可真好,虎頭虎腦的。」
「大媽誇的好。」馮妙忙讓大子二子叫人,跟他們說,「這是劉奶奶,就在咱們對面的屋裡住,還有一個劉爺爺。以後我們跟劉奶奶、劉爺爺住鄰居了。」
「劉奶奶好。」
「哎,哎,你們好。」劉大媽忙答應著,笑道,「以後就一個院裡住,有啥事你就招呼一聲。」指了指外頭笑道,「其實這麼大房子空落落的,我跟你大爺住著都嫌冷清,你們娘仨來了還熱鬧些。」
「行,有事兒我不跟您客氣。」馮妙笑道。
劉大媽走後,菜出鍋了,她就先盛了一小盤讓大子送過去,交代孩子就說請劉爺爺劉奶奶吃搬家的豆腐菜。等小孩回來時,盤子裡端回來一個雜麵饅頭。
「劉奶奶非要給我,要不她說不好意思要我們的豆腐。我說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