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2/2 頁)
趕驢、脫粒、揚場等畫面。有一幅畫畫的是4500年前造船的場面,還有伐樹、割板,以及使用扁斧、手夯和鑿鏟的勞動。可以看到鋸、斧、錐子等已經普遍使用。有一幅金匠熔金的畫面表現了向爐內吹風以便提高爐溫。另外還有表現雕刻匠、石匠和皮匠進行日常勞動的作品。
不少畫面表現了蒂的地位和權勢。有一張畫著一群人被像羊一樣趕到蒂的府裡去結帳,走得慢的就被侍衛揪著衣領向里拉。許多農婦排成長列向蒂獻禮,一群群的僕人,有的牽著祭把用的公牛;有的在宰殺。有的畫面表現蒂在進餐,或蒂和妻子和全家人在一起,或蒂在獵雉,或蒂在尼羅河三角洲上旅行,或蒂在紙莎草叢中行路的情景。
在馬利耶特的時代,人們不甚注意這些浮雕的美學價值,而是更為重視它們的實際內容。可以從這些作品中瞭解古代埃及人生活的許多細節,它們不僅表明古埃及人幹些什麼,而且具體說明他們是怎樣乾的。後來出土的許多文物大大豐富了蒂墓的裝飾藝術所表現的實際生活內容。這些文物有的屬於古埃及大臣普塔霍臺普墓,有的是大約40年後在梅萊茹卡墓中出土的,它們的地點都在撒卡拉。從這些文物可以進一步瞭解古埃及人在解決生產、生活問題時所使用的許多操作方法,這些方法儘管是原始的,卻都是精心創造的。由此更加可以看出建築金字塔的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在馬利耶特等人看來,古埃及人如此落後的技術竟能造出金字塔,這就更加令人不能理解。實際上古埃及的技術的基礎就是大量的奴隸勞動力。馬利耶特逝世以後幾十年間,不斷有人寫文章,對於古埃及人用石頭建成那些龐然大物的秘法作出各種想像和猜測,這些文章在報紙、遊記甚至科技書刊上都可以見到。其實這件事毫無秘密可言。當馬利耶特忙於西拉皮厄姆的出土工作的時候,有一個人在倫敦出生了,這個人後來揭示了古埃及韻建築方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