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2/2 頁)
顧問的澳大利亞人端納。端納1903年來華,1946年病逝於上海,一生的事業都在中國展開。從結識孫中山參與起草《中華民國宣言》,到獨家報導日本關於中國的二十一條秘密條款,從成為張學良的朋友和顧問,到受到蔣介石宋美齡的信任並擔任其私人顧問,這位外國人在中國的四十多年經歷,堪稱叱吒風雲,充滿傳奇色彩。如今,西安事變突發,他先後輔助的兩位主人,正好是相對的雙方。還有比這更能發揮個人作用的歷史場合嗎?從這一意義上說,端納受到了歷史的青睞。
如果說在二十世紀中國,西安事變可以看做是改變歷史的最為關鍵的事件之一,那麼,我想不出,還有哪一個在中國的外國人,能夠超出端納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的分量?有誰能在歷史關鍵時刻,像他這樣扮演極為重要的調解角色,從而消解了一次迫在眉睫的國家危機?
當然,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外國人。譬如北伐戰爭時期的蘇聯顧問鮑羅廷,曾君臨國共兩黨,被世界輿論視為史達林和共產國際在中國的代理人,實際決定著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譬如,曾經一度指揮過紅軍的德國人李德,其作戰思想被認為導致中央蘇區的崩潰……但是,在我看來,就個人在突發事件中的關鍵作用而言,他們仍無法與端納相比。
斯諾對這一點的看法是客觀而準確的。他說:
12月14日端納先生的到達西安,是在朝向協議方面取得進展的第一步。這個澳大利亞人是總司令的&ldo;外國朋友&rdo;,他的非正式顧問,以前也為張學良擔任過類似的角色。張少帥為什麼邀請端納而不邀請別人來親眼看一看,向世人&ldo;保證他(蔣)的安全和舒適&rdo;?其中原因,對從側面瞭解中國人的心理,頗有幫助。張學良知道,任何一個中國人在這樣一場危機中擔負這樣的使命,他說的話是沒有人會相信的,這南京也知道。但是如果是個外國人,由於是個&ldo;外人&rdo;,就可信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