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2/5 頁)
《史記》中,已經有“留中不發”的記載。明朝最擅長“留中不發”的皇帝是萬曆爺。萬曆大帝是明朝涵養最好的一位皇帝,大臣與他商議問題,他哪怕是持反對意見,也會一本正經的聽完。同樣,萬曆對於一些不好公開表明立場的奏摺,皆是鎖在櫃子中,奏摺發黴後,也不會答覆。
“留中不發”也是一種非常沒有節操的做法。設身處地為大臣想想,他們寫給皇帝的奏摺。往往是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確認毫無疏漏之後才會上書。遞出了奏摺後,大臣自然會期待皇帝的反應。
但是,“留中不發”這種做法,讓大臣絞盡腦汁構思的奏摺文章,如同石落大海一般。毫無動靜,也太不尊重臣子的勞動成果了。
當然,皇帝將奏摺“留中不發”。也等於將自己的立場隱藏起來,與群臣博弈中,心理氣勢上會佔據上風。
除此之外。對於每天雪花片一般遞來的奏摺,批次採取留中不發。也是節省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比如,此時彈劾溫體仁的奏摺,已經佔據了每天奏摺數量的三分之一。崇禎一概“留中不發”,便是省下三分之一的批閱時間。
處理了一堆奏摺後。
崇禎與王承恩、溫體仁等人使眼色,忽然道:“諸位愛卿,這些天朕反覆做了同樣一個夢,不知何解!眾卿家,飽讀詩書。想必也精通解夢吧?”
眾位大臣紛紛好奇道:“吾皇請講!”
“朕夢中見到一個神人,他見到朕後一言不發,僅是寫了一個‘有’字在朕手掌心,朕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崇禎故弄玄虛道。
眾臣紛紛道賀道:“恭喜聖上,從有字的含義上看。這是大吉大利!”、“這個年年有餘的朕兆!”、“這是大明中興的朕兆!”
半晌後,王承恩忽然大哭,眾臣愕然。
崇禎道:“王大伴為何而哭?”
王承恩道:“皇上赦奴婢不死,始敢言!”
崇禎道:“朕赦你無罪,直言無隱!”
王承恩抹著眼淚道:“以奴婢推測,神人顯告我皇。大明會損失半壁江山!”
眾臣紛紛責罵道:“閹人放肆!”、“皇上,誅殺這閹人!”
崇禎擺手,沉聲問道:“王大伴為何會如此解夢?”
王承恩回道:“蓋‘有’字,上半截是大字,少一捺;下半截是明字,少一日。合而觀之,大不成大,明不成明,殆大明缺陷之意。神人示以賊寇可虞之幾矣。願皇上熟思之。”…;
崇禎不採納其意,轉而道:“眾位愛卿,有誰來解夢?”
溫體仁道:“此夢半兇半吉!”
崇禎笑道:“兇在何處,吉在何處?”
溫體仁道:“前段時日,臣在街上遇到一遊方道士,該道士道骨仙風,不類凡俗,徑自繞著宮外觀測半晌曰,北方龍庭,龍氣散矣。說完之後,道士快逾奔馬一般,踏步而走。”
“臣大驚,令人騎馬追上,贈與10金,求詳解。道士曰,大明三都,中都鳳陽,乃明太祖興盛根基,鳳陽龍氣根基淡薄,只夠太祖起家之用,不足以供一朝所消耗。至崇禎八年,鳳陽皇陵被掘,此地龍氣更已耗盡。”
“後太祖以金陵為都,我華夏龍氣,古時集中在北方,但是隨著朝代更迭,越來越向南遷移。原本金陵龍脈不遜色北方,但是開國時受太祖大誅功臣影響,建文帝登基時,南方龍氣已經受損,壓不過北方龍庭之氣,才會有靖難之役。”
“永樂帝定都燕京後,大明兩百多年,皆是消耗燕京龍氣。阿濟格掘天笀山皇陵,燕京龍脈之氣進一步渙散。”
“唯今,大明三都城,只有金陵兩百多年龍氣未耗,反倒是不斷生聚。那道士曰:南遷金陵,大明或有生機。根據此節,臣認為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