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頁)
並不願意,就是英國人自己也並非真正願意如此--進入現代世界。隨著他們殖民地的相繼解放,英語成了世界通用的語言,這又有什麼奇怪的呢?&ot;世上最強大的國家&ot;面對&ot;天下唯一的文明國家&ot;
在所有這些記敘中,最吸引我的是跟隨馬戛爾尼勳爵的使團在中國與韃靼的旅行紀實。其中一篇為使團的第二號人物喬治&iddot;斯當東所著;另一篇的作者是使團的總管,曾敘述過&ot;邦蒂號兵變&ot;故事的那位約翰&iddot;巴羅。我承認,這12卷書對我來說完全是新發現。對於18世紀的中國,我幾乎一無所知,除了耶穌會士、萊布尼茲和伏爾泰曾經說過的:這是一個神奇的帝國,由一個歐洲人應該羨慕的&ot;開明君主&ot;極好地統治著。
您是否知道,正值法國大革命之際,英國人卻派遣了一個浩大的使團前往中國,以使它對英國開放?您是否知道,他們就像面對巨人哥利亞的又一個大衛,儘管只有800萬人,卻認為自己是&ot;世上最強大的國家&ot;,並打算同一個擁有3.3億人口--人類的三分之一--的國家平起平坐?而中央帝國--&ot;天下唯一的文明國家&ot;--竟粗暴地拒絕了他們所有的要求?
您是否知道他們的使節發現的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在啟蒙時期被理想化了的中國?您是否知道他們曾竭盡全力徹底摧毀這個神話,並指責天主教傳教士的書信為欺騙?您是否知道這個&ot;不可超越的榜樣&ot;開始在禮儀上顯得僵化,並因虛榮而顯得做作?
最為奇怪的是一件表面上微不足道的小事導致馬戛爾尼最終的失敗:他拒絕叩頭--即根據宮廷禮儀,在皇帝面前下拜叩頭九次。這一插曲會使孟德斯鳩欣喜若狂,他曾用一件小事來解釋愷撒之死:暴君違背慣例,忘了在全體元老院議員面前起立。以前最專斷的行為也沒有引起共和主義者的反應,但是這種傲慢的態度卻導致了謀殺:&ot;沒有比違反他人的習俗禮儀更得罪人的事了,因為這總是蔑視他人的一種標誌。&ot;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