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ot;天朝&ot;被得罪了。皇帝縮短了使團逗留的時間。兩國關係破裂引起了悲劇性的連鎖反應:兩個民族的對抗;中國的崩潰;19世紀英國在東南亞的統治;20世紀西方與第三世界間因仇恨引起的誤解。禁止革新
馬戛爾尼及其夥伴是來提議進行交往和貿易的,但他們在中國社會裡見到的卻是一個封閉社會的典型。那裡的制度猶如撞球那樣結實--它是那麼完整、精確、苛求,以至想不服從就會冒很大的風險。要擺脫它要麼靠貪汙舞弊,或者靠惰性--即什麼都不幹,--而極少靠積極性來實現。禁止革新,只要參照慣例就夠了。給予孔夫子啟示的或孔夫子給以啟示的&ot;經文&ot;包含對所有困難的解決辦法。這本書裡一切都說到了。要改變其中的任何內容都將是自負的表現。
為了不變,最好是避免交往。但是英國人已把買賣做到了從未有過的水平;他們還想更提高一層。他們明白透過貿易,賣方和買方雙方都能獲利;猶如兩個情人,每人都不可能獨自獲得只有對方才能給予的滿足。滿清時的中國對商人十分蔑視,對經商極不信任,對外國的創造發明拒不接受,這些都無一不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儘管國內的市場經濟相當發達,對外貿易卻被官僚政權的控制和壟斷所扼殺。馬戛爾尼使華是自由貿易文化最發達的國家和對此最無動於衷的國家之間的相會。
這次遠徵使人深入瞭解到傳統社會之所以&ot;不發達&ot;和先進國家&ot;發達&ot;的奧秘,它們之間的相會很可能將支配未來的世紀。中國的不變性
1960年8、9月間,我從香港出發,對中國進行了第一次探索。我馬上就吃驚地看到這個社會同馬戛爾尼的夥伴們描寫的社會十分相似。簡直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基因裡都帶有乾隆帝國時的全部遺傳資訊。中國以十足的中國方式在造自己的反。要同過去決裂,它卻從中尋找可以依靠的因素來證明自己的不變性。
它的人口一直過剩,並長期受到貧窮、混亂和分裂的威脅。在醫學方面,它始終侷限於針灸、草藥及十二經絡。尤其是因為生計無定,中國人仍然像過去那樣依賴自己的集體:每個人應該或不應該想什麼或做什麼,這些都要由集體來確定。
1960年的中國人仍贊同乾隆對馬戛爾尼使華團的看法,這突出地表現了這種連續性。歷史教科書,大學課本,以及我與之交談的知識分子都用馬克思的語言支援傳統的觀點。馬戛爾尼的態度是&ot;帝國主義的&ot;、&ot;資本主義的&ot;和&ot;殖民主義的&ot;。所有的人都贊同乾隆的嚴厲的回答:&ot;聯無求於任何人。爾等速速收起禮品,啟程回國。&ot;毛不久前遣返蘇聯技術人員和&ot;顧問&ot;時也是這樣做的,他當時宣佈說:&ot;我們要自力更生&ot;。
儘管大躍進導致了災難,許多中國領導人仍認為中國比所有其他國家都優越;西方最多隻能為它提供一些方法。120年來它遭受的那麼多不幸是因為它遭到貪婪的民族掠奪的結果。錯誤不可能是由它自己造成的。它落後了,但它將在幾年內趕上去,它將恢復已有數千年的優勢。在文化革命中
1971年7、8月,我率領文化革命5年來獲準前往的第一個西方官方代表團前去人民共和國,當時的國家政權與馬戛爾尼打交道的政權離奇地相似,這使我驚訝不已。
對皇帝同樣的崇拜:只是毛代替了乾隆。一切都取決於他的意願。同樣將日常的管理工作委託給一位總理,他領會這位活神仙的思想,井周旋於陰謀詭計和派系鬥爭之間,除了來自上面的贊同之外,他得不到任何支援。對恪守傳統和等級制度的禮儀表現出同樣的關注。同樣接受一個共同的、可以解釋一切的衡量是非的標準:只是&ot;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