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第1/2 頁)
耗時兩個多月,在三方合力圍剿之下,身處魯省的日寇駐滿洲第十師團三十二旅的七千士兵,以及一萬多僑民,終於支撐不住,被聯軍打的節節敗退。
在艱難的又支撐了半個月後,日寇對九州的試探性侵略最終以失敗告終,不得不狼狽的登船撤離。
島城保衛戰的勝利,不僅大大提振了全國人民計程車氣,讓近百年來飽受欺壓的國人狠狠出了口氣,更提升了國人的信心。
讓他們打心底堅信,只要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定能抵禦一切外來之敵。
然而這些國人高興的顯然早了些。
在成功將日寇驅逐出去後,王蘊蒲只留下了兩千多戰士,讓他們在魯省繼續開闢根據地,就準備帶著剩下的部隊返回湘省。
誰知還不等王蘊蒲啟程,才剛聯手將日寇趕出去的申凱正就跟吳大帥又打了起來。
兩方人馬,在魯省打的是天昏地暗。
吳大帥手上的兵力本就比不上統領大半個國家的申凱正,眼見就要遭遇大敗,當即電聯東北的奉系軍閥張大帥,表示願意放下過往成見,將北方政府的權柄讓渡給張大帥,今後以他為馬首是瞻,只求其出兵救援。
張大帥雖然抱著讓吳大帥跟申凱正兩敗俱傷的心思,但見吳大帥已經落入下風,深知吳大帥一旦被打敗了,下一個就要輪到自己,當即不再遲疑,帶著旗下二十多萬東北軍,快速南下馳援。
王蘊蒲冷眼看了會兒熱鬧,見雙方打上了頭,並未將注意力放在魯省的紅黨身上,這才放心的帶兵返回湘省。
看著又打起來的南北政府,還沒高興多久的全國人民頓時格外的無奈和糟心。
原以為經過這次合力抗日,雙方關係能緩和些,卻原來是他們想多了。
南北政府間不分出個勝負,他們之間的戰爭顯然是不會停止的。
得知張大帥帶著二十多萬東北軍南下,只留下空虛的大後方,林知言無力的閉上眼。
即便有他這個大蝴蝶翅膀在努力的扇,有些事看來還是無法避免,該發生的終究是要發生。
日寇侵略島城的計劃雖然慘遭失敗,但以其野心之旺盛,想靠此一戰就徹底打消對方圖謀九州的念頭,明顯是可不能的。
從島城撤退的日寇,半路得知張大帥已經帶兵南下,留下空蕩蕩的大後方,只覺天命在我。
日寇立即放棄了歸回本土重新整頓的打算,轉道登陸北方半島,在平昂一帶就地休整,伺機吞下整個東北。
林知言知道日寇已將目光瞄準了東北三省,但其他國人卻不再將日寇放在眼裡,覺得日寇是戰敗之師,必定被他們先前的強力反抗喝阻,再不敢覬覦九州。
因此這會兒國人的心思壓根沒放在野心勃勃的日寇身上,注意力全被南北政府的大戰吸引了過去。
東北的距離實在太遙遠,湘省根據地之前為了馳援島城,派出五千戰士作戰就給根據地造成了沉重的壓力,再想馬上派兵去往東北,實在是力有不逮。
林知言只能盡力發展根據地的工農業,提升武器生產效率,加快武裝工農革命軍的步伐。
如此等到真正的危機到來時,才有資本跟對方決一死戰。
不過雖然無法馬上派兵前往東三省,於之潤等人在林知言的建議下,卻跟東北的紅黨組織取得了聯絡。
加上那邊還活動著大量的半島反日人士,又有其他地方黨組織不斷提供支援,趁著東北兵力空虛之際,倒是讓東北黨組織在奉系軍閥的圍剿下很快站穩了腳跟。
隨著申凱正在北伐大戰中逐漸佔據上風,越來越多的軍閥勢力開始倒戈。
作為第一批倒戈的軍閥勢力,皖系的段武鳴此時便受到了申凱正的重用,不由意氣風發。